标签:
杂谈 |
总会觉得这世上的很多事情都存在着误区,不是自以为是,而是不愿分辨,一个简单的费解与智商便被很久以来混淆起来,膜拜者呼天抢地,倒是一道奇观。
星际猜想从来是科学家们与极客们的世界,一个专注理论,一个热衷幻想,从一到二是科学家们的工作,从二道无穷是极客们的肆无忌惮,《星际穿越》从根本上来说,只是在展示着这个“二”的理论,不能说畏首畏尾,至少是老实的很。
虫洞或者五维空间我们在书本上见过,在演示动画中见过,却从来没有在大银幕上见过,这是诺兰的贡献,然而这终究是照葫芦画瓢,不会变成传说,所以诺兰加入了一首诗,加入了一段感情,看起来,似乎是丰满了些。
诗是那首“不要温和地走进这良夜”,三段不完整的引用体现了诺兰的匠心,也把探索宇宙这事披上了一层悲情的色彩,这是同时让文青们和理科生们都兴奋的设置,文科生讲感情,理科生讲决心,一招致命,的确温和不起来,只是不知道在中国熟悉这首诗的人会有多少,幸好,我们有营销号,关键时刻有他们帮忙。
而感情,却延续了诺兰一直以来的普世与尴尬,永远是为了孩子的主题,永远是点到即止,实话来说,诺兰并不擅长这些,篇幅的增加,只是让他变成了斯皮尔伯格,而情感的失衡,只能在惊险场面与极度煽情中淡化。阿弗莱克真是个不受待见的孩子。
倒不是如此不可,而是除此之外皆是戏力薄弱的冲突与科学的展示,把戏剧冲突归结于外力灾害不是一个高明的做法,甚至几段冲突都缺少着必然的联系,马特达蒙那一段,非得扯出个人物阴暗面来,动机勉强,死的更勉强,倒是之后的旋转对接展示了一些想象力,可那些,实在太少。
虫洞、黑洞、相对论,冻云、离心力、五维空间,表现的太多了,难免表面,野心在这里不是好事,处处讲求论证的结果便是电影摇身一变变为科学论文,是适合在大学里教授的,也省却了老师们做动画演示的工夫,不同于《黄金时代》的是,《星际穿越》的故事性完成度很高,有多高?也许,可以达到及格的地步了。你知道,这样的前提,能完成好故事也挺不易。
毫无疑问这是一部不错的作品,在2014内地的院线片中也必然会挤进前十的位置,但也仅此而已,那些顶礼膜拜的人似乎是被费解的设定绕晕了头,很简单的一个道理,如果是稍微知晓一些科幻理论,你也不会如此难以理解到大惊失色,当然,如果你之前甚至没接触过这些,那我就很好奇,为什么你会选择这样一部硬壳科幻?仅仅是对诺兰的敬仰?
烧脑烧的不是你的思维,而是你的知识储备,这是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但偏偏地,太多人选择了忽视,他们沉浸在奇观与不理解中不能自拔,妄自以为这便是神作了,这也是现下中国的荒诞——我们迫不及待地去造神,却连什么是神都不曾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