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私人订制》,导演的苍蝇思维

(2013-12-23 12:57:44)

《私人订制》骂声一片,我很理解,我不理解的是,为什么有那么多明知很烂的人偏要去影院瞧个究竟。

我们对所有吃的东西都很忌讳,别人告诉你这瓶酸奶过期了,不能喝,你必然不会尝试,倒是文化的东西,拼命地往腐臭的地方挤。

《富春山居图》拍砸了,捞得三亿多票房,汪峰唱歌唱砸了,引来无数的点击量,内里都是一样的,也就是看人出丑。

于是《私人订制》,便多了许多看笑话的一群。

早年的时候,人有羞耻心,君子求的是个名,为了这个名,可以什么都不要,别以为那些抛家弃子大义灭亲的真有多伟大,名声作怪,也别以为每个清官真是为百姓想,也有图个虚名的。后来我们批之为礼教束缚,批久了,束缚没了,羞耻心也没了。

现在拍电影的,有羞耻心的不多。

于是你看那一群得意洋洋的导演,看着你骂,心里痛快的很,票子不断进来了,钱嘛,是所有人都喜欢的王八蛋。

《小时代3》、《小时代4》的拍摄不是因为郭敬明有多少新的想法,是票房太好,《四大名捕2》在骂声中赚钱,也是这个道理。你以为这次之后冯小刚真不拍电影了?只要票房够好,他还会继续给你一锅馊饭。

反正你到时还会买单的不是?

他赚的,就是你们看热闹的钱。其实说来也是有渊源,早年街头卖艺,哪个不是演砸了才更多人围观的?只是这次,是冯小刚故意弄砸而已。

一边数票子一边还可以嘲笑一下你们这群没脑子的观众,何乐而不为?里外都是个戏儿。

从电影的角度来看,《私人订制》是绝然称不了电影的,你可以想象成春晚小品集,或者网络视频集,但千万别往电影上想,越想越糟糕。

从喜剧的角度来看,《私人订制》也绝对与这个词沾不上边,靠方言和换衣服逗人笑的电影叫什么喜剧?何况,人家打一巴掌再给块糖是讨好观众,你先给糖再打巴掌,就分明是对大众的仇视了。

偏偏有人很享受这种仇视。这引来更多看笑话的人群。

说起来,是我们从来没重视过电影,早年唱戏的叫戏子,现在不高兴了仍然这么叫,人家美国电影分FILM和MOVIE,咱看个什么片都叫电影,哪怕是网络短片,也起了个叫“微电影”的名字,看起来高大上多了,实际是把电影往低了带。

我们很多人看电影甚至不是图个乐呵,只是求个话题,夸起来的话题哪有骂起来多呢?所以佳片无人问津烂片票房火爆也就不足为怪了,骂起来能骂一天一宿,夸起来便词穷得很了。

所以在有些导演眼里,观众就像苍蝇,他们是看不起的,于是就有了愚弄观众的想法。

只是,即便我是只苍蝇,我也是只能表达愤怒的苍蝇,逐渐的,我也会有分辨是非的能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