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诞玫瑰》,把锋芒,藏起来!
(2013-05-27 11:32:07)难免提到徐克。我想,即便这次不是徐克监制,也会让人惦记一把,而他坐镇了,《圣诞玫瑰》才有足够的讨论空间。
杨采妮在徐克的电影中总是以男装示人,这与“经典玉女”这个称号相去甚远,有一次,她甚至扮起了蓬头垢面的泥娃娃形象,尽管那部《七剑》被人误会得等不到第二部,但徐克对于杨采妮的作用便愈加分明起来。
我们都知道徐克的蛮横,我们能记得的徐克监制作品总会打上毫不犹豫的徐克烙印,《圣诞玫瑰》却没有,徐克早年拍《第一类型危险》,拍《地狱无门》,与着现在的杨采妮一样关注现实、寻求真理,同样的技术生涩,走的却是截然相反的道路。以《地狱无门》为例,《地狱》狡黠,《玫瑰》温和,《地狱》急促,《玫瑰》缓慢,《地狱》愤怒,《玫瑰》向善,《地狱》以全身之力问天一吼,《玫瑰》以温吞细雨撒播大爱……直接来说,徐克似乎没有帮上杨采妮,包括技术、主题、剪辑之类《圣诞玫瑰》所遭受诟病的东西全部都是徐克所擅长的……
也许年纪渐长,也许有心改变,与那么多人帮忙的《致青春》不同,杨采妮的处女作里能看到的只有她自己。
这样也好,也不用说谁谁谁帮忙,谁谁谁的影子的。
《圣诞玫瑰》说到底是部意识大于行为的作品,你可以在这个故事里百转千回,你甚至有冲动去究根问底,这本来就是好作品所能带来的效果,最近的华语片总不能让人看完第二遍,这部无疑是个惊喜。但同样的,你可以在观看的时候就替杨采妮着急,你可以凭借些许的电影感官就能挑剔出无数缺点,这是技术上的不足——我说的技术包括了导演技巧,这些都是处女作所无可避免的问题,他们还没那么熟练,或者说油滑。
电影探讨的是性侵,真是个诺大的幌子,在我看来,电影却在直指这个社会。自以为真相的舆论的伤害、自以为正义的道德的伤害,电影诘问了道德、诘问了正义、诘问了功利、诘问了法律……看起来一副怒气冲冲的样子,却到临了,爱心泛滥起来。我知道女性导演总会如此,即便作恶多端,也不赶尽杀绝,电影的结尾,所有的指责都被放到了一边,而重新把目光放回到影片中的个体上来,每个人都得到了谅解,尽管有种暧昧与模糊的味道在里面。
这是杨采妮的处女作,难免的不足,意外的惊喜。华语电影已经很少有如此静下心来跟你“聊”一件事的心态了,杨采妮给拾了回来,就那么心平气和地,把一切都展现到你面前,她说她愿意原谅一切,但显然,并不强迫着你去接受。这样看来,没有徐克,也是好事。
我期待她的下一次,即便依旧如此温水不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