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白鹿原》,别把吹牛当成了正职

(2012-10-04 21:20:18)
标签:

王全安

中国

《白鹿原》

《霸王别姬》

《活着》

杂谈

现在的人热衷于吹牛逼,并把它当作了一项事业。

在《白鹿原》上映之前,王全安就神态自若地夸赞过自己的“手艺”,“全中国也没几个人”,他不悲不喜不惊不乍,仿佛说“我买了瓶饮料”般自在,再往前,是一批看了电影的人的豪言壮语,“足以改变中国影史排序”的……

但看完电影的观众不这么想,我那一场人数不多的场次,等还未亮起时就已经有人按捺不住纷纷离场,灯光乍起,全场的观众有疑惑的有咒骂的有不屑的,但就没人愿意坐下来看个字幕,以示纪念这“改变影史”的作品。看来观众是不乐意去买这个冤枉单的。

有人把罪责推向广电总局,说这是剪刀手惹的祸,你可以看得出来王全安也是这么想并且这么做的,只有几秒种的小娥尿鹿子霖戏没头没尾,分明是导演的一种心理暗示:看,我这被剪了,你看我冤吧?而最让人惊异的是结尾,完全没有任何预兆的收尾让所有的观众都明白这是被删了,以至于出场后破口大骂,我以小人之心推测,这是王全安的手段而已,我不相信作为一个导演能连平稳收尾的能力都没有,如果这都不行,却让他去执导这样的史诗,该是谁瞎了眼睛?说白了,制造话题而已,这个制造话题的兴趣超过了尊重观众的信念。

不能武断地说王全安对小说不理解,也不能武断地说王全安的能力有多差,我们只能就事论事地说,电影院里正在放映的《白鹿原》是部烂片。我记得当年看《建党伟业》时许多人说这是民国历史的幻灯片,这话同样可以用在《白鹿原》上,它之于我只不过是把小说的一部分内容复述了一遍,而且是机械式的,当电影在一个片段一个片段往前赶的时候你很难把情绪集中在一起,这几乎不搀杂任何情绪的推进一直进行到了影片结尾,而这样一部类似名著小学生精编读本的电影居然会有人称赞,这着实让人称奇,你难道看不到里面全是些没有血肉的人物吗?

更有人辩解说电影容量太小,短短的两个半小时难以承受几十年的重量,以中国电影最著名的两部电影为例,《霸王别姬》片长两小时五十分钟,时间跨度却从民初到文革,另一部《活着》,片长仅仅两个小时,更是跨越了主人公的一生直到文革结束,无论是故事的深厚与社会的展现都处理得无比精妙,而《白鹿原》,电影中展现仅仅是从民初到1938年而已,仅仅这么一段历史就被逼得不得不用幻灯片来交代剧情急速推进了?既然时间不够,为何又强行加入许多与电影无关的枝叶?比如万众激赏的秦腔,这根本未参与叙事的内容放在片尾彩蛋不是更好?王全安的把控能力可见一斑。

这显然是推脱不了的责任,广电总局平白多担负了好几宗罪。即便以此推照完整版来看,足本《白鹿原》也不见得好到哪里去,小说的伟大在于其几十年的变迁与恪守的土地之魂,写的是一个民族的心态,但显然,王全安以为它写的是田小娥,写的是情欲,他似乎只把陈忠实获茅盾文学奖时删掉的那几千字给认真读了。

有朋友跟我聊宣传的尺度时这么说:40分的电影往60分说,60分的电影往80分说,70分的电影就往90分的神作来鼓吹了。那谁能告诉我,连40分都不够格的《白鹿原》是怎样被鼓吹成神作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