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低俗喜剧》,粤语粗口拯救不了电影

(2012-09-18 15:10:17)
标签:

杂谈

对于三级片,我们的热情显然尚未褪去。在香港电检法中,包含着色情、暴力与粗口的电影都可以划分为三级片,所以我们看《春娇与志明》,爆了几句粗口,顿时变成三级了,而在国内上映日期一改再改的《白鹿原》在香港放映也是三级,你能说张雨绮暴露过多?显然没有。所以,三级这个词往往和你们理解得不一样。

《低俗喜剧》也是三级片,也的确片如其名,够低俗。这是部在语言上把玩着男女生殖器官的电影,涉及粤语粗口广西方言不一而足,或许是彭浩翔对电检制度的一次泄恨,所以你在这样的电影除了听几句粗口和下三路的笑话外实在看不到任何有意思的东西,偶尔情绪一动,比如“爆炸糖”的设定让人恍惚间想起《买凶拍人》里那个AV女优,但也仅仅是那么一瞬而已,作为照搬陈年旧作的彭浩翔,显然没有了进一步把弄情怀的心态,或许是酒肉的北京污染了他,也或许,他的那些情怀早已散尽。

方言粗口究竟能不能拯救电影?似乎香港人是以为能的。这部电影在香港的大受欢迎似乎证明了地域政治正确大过影片质量好坏的理论,所谓地域政治正确,无非是近来喧嚣的方言之争和内地香港态度之争了,《低俗喜剧》符合正确的双重标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们似乎大可不必在乎影片的质量究竟如何,但在一个普遍意义上存在的谬论就是:被多数人称赞的电影就是好电影。《低俗喜剧》很多人称赞,但显然,它不是,也不可能是好电影。

粗口,或者方言粗口,最大意义上只能作为一种配饰的形式而存在,譬如彭浩翔之前的《春娇与志明》,其方言粗口的存在是有其必要性的,而《低俗喜剧》,根本上只是为了粗口而粗口,为了低俗而低俗,从电影本质上就已经消解了故事的意义,种种杂烩式的段子串起了一个不痛不痒的故事,一门直奔粗口而来,一如当年《肉蒲团3D》上映时的那篇网络文字,极尽粗口之能事,那篇文字比电影好的地方在于至少有个鲜明的观点表达,而《低俗喜剧》显然没有,它的观点是属于箱底的霉货,拿不出来,也见不得人的。

放弃故事追求极致的电影也不少,有温吞情色的,有B级暴力的,甚至有人拿把电影拍得像MV当作能事,但无论如何,首先是追求视觉的,电影,也首先是视觉的,而后触发心灵,电影诞生这么多年,我们似乎并未见到有什么人是拿粗口当作电影的主要表达主题的,不是没想到,而是形式上的受限,就拿《低俗喜剧》来说,满篇的广东粗口之下,你很难对一个故事产生哪怕一丁点的兴趣,你甚至完全不会关注人物关注剧情,这就导致了93分钟的电影变成了一次又一次的黄色笑话秀,所以,哪怕是对电影有一丝敏感的人,恐怕都会嗤之以鼻。

彭浩翔曾经是个让人期待的导演,只是这些年来,除了一部《志明与春娇》外再无佳作,不能不引以为憾。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