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金陵十三钗》的私人化记录
(2011-12-18 08:44:27)
标签:
杂谈 |
首先,这不是影评,也就是一个私人的记录,只给自己看。
其次,这不是任何媒体约稿,放在这里似乎有点不合适,但我看完电影的时候很多人都在问和《南京南京》比怎么,我想了半天,实在不记得那是部怎样的电影了。这两部片都是我看完一遍肯定不会再看第二遍的电影,为避免遗忘,我把最直接的观影感受写下来,这是私人性质的,主观的,偏颇的。
一,虽然我家离南京只有一两个小时的车程,但听到南京话,还是有点不适,这种不适一直持续到2/3处,我不断地把南京话转换成普通话再行理解。
二,开场佟大为的瞄准镜,我第一感觉是,是不是在模仿子弹飞呢?如果是,那实在不是张艺谋的长项,不出彩。
三,炸坦克那段,那个仪式感太强,完全出戏,这分明是奥运会啊,一个人倒下,出现另一个人,再倒下,再出现,这哪是战争,这是舞蹈啊。同样的仪式感还出现在唱歌的时候,学生装,不过那是剧情可以理解的,尽管看起来,依旧出戏。
四,妓女翻墙,给了其中一个屁股的特写,没什么布的。相信我,我是不愿意去纠结,关是这一点我就能灭了这部电影,这是什么样的心态?刚屠杀完,就来个屁股,往道德上说,这是漠视死者,对死者的调戏。当然,我不会公开说这些。也许这是一个失误罢了。
五,妓女进入教堂。五颜六色的窗。从孔缝里看到外面,那群妖娆的女人。高速摄影在这里运用得堪称完美,这才是真正的张艺谋!
六,关于音乐,秦淮什么的,出现不下五六次。因为从小就听这旋律,所以可能有些敏感,第一次和唱歌那次用得很合适,其他,很是多余,有那么一俩次,我在心里很想和导演说,别再用了。另,这音乐源自无锡民歌,改了词。
七,关于佟大为之死。那段的色彩用得很有创意,同样的问题,也在于形式感。另外想说的是,这十几个国民党干掉的鬼子总有上百吧,还带三坦克。这也有点,吹嘘过头了吧,那么NB,早就把鬼子赶跑啦!
八,唱歌那段,由于是想象,所以合情合理,盛赞!
九,裹胸戏,我的第一反应是黄金甲,能不能下次拍这样的戏想些别的方式?
十,激情戏。无推动作用,也没有多余。只能说,用力渲染的东西结果只是这么个玩意,有和没有都无所谓。不精彩,不知道那么努力弄来干嘛。
十一,小男孩代替13X那段完全可以删掉,多此一举。
十二,同样的镜头,结尾没有开始精彩。(慢镜头)
十三,张艺谋拍这部电影的初衷100%不是南京大屠杀,而是乱世中的妓女,巧妙的地方是用了女学生视角。
十四,如果这片真用了六个亿,我找块豆腐撞死得了。一半就很多了。
十五,因为那几处绝佳的慢镜头加分,我给这部电影75分。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