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傻大闹宝莱坞》,胜在化腐朽为神奇
(2011-12-12 15:00:32)
标签:
娱乐中国三傻大闹宝莱坞猩球崛起商业片杂谈 |
我相信很多人是如我一般,冲着这个烂俗的名字而看的《三傻大闹宝莱坞》,我们本意为看一出恶俗的恶搞的甚至能让你冲着屏幕破口大骂垃圾的电影,没想到,3个小时的观影过程中,我们暴笑、流泪、纠结、震撼,以至于影片终了的时候,我愿意把一切对于电影的赞美都送给这样的电影,尽管在任何方面来说,这部电影都不能算杰作,但一个个老套的零件被重新组装之后,居然焕发出了无穷的魅力,这让我兴奋,且自卑……
那是一年多前,一年过去了,电影居然意外地在国内上映。
我不知道是巧合还是有意,《三傻》上映之前,居然出了部闯迪拜的同类型电影,我们很明显可以看出其中试图模仿或者致敬的痕迹,但同样的创意,到了这里就变成了满目疮痍,混乱不堪,我们在审视了导演之后,不禁想弄清楚一件最简单的事,讲故事。讲一个好故事是一部电影之所以存在的基本因素,讲好一个故事是一个导演和编剧的基本诉求,《三傻》,碰上了一个不错的导演和一流的编剧。
之所以说一流那是因为编剧化腐朽为神奇的能力。我们都能想得到这样一个故事,甚至在你我或者身边的某个人的心里,恰巧还构思过这样的故事,同学分别多年,回忆青葱岁月,这也是大学毕业时写日志的主要灵感来源,但能在这样有个故事中插入对社会的思考和教育的反思便显然需要高人一筹的思维与行动力,更重要的是,在这样一个看似严肃的讨论中再加入多处的泪点和笑点而让其血肉丰满,这就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了。
把一切平庸的因素组合考究的也是一个导演的功力,我们看《三傻》,除却了一些让人爆笑的因素,我们甚至找不到什么真正可以称得上闪光的东西,但很多东西一经组合,味道便随之而改变,比如说家庭戏的情节,一个复古、老印度片式的的桥段,这种手法称不上新鲜,甚至中国电影中时常都会出现,但它一而再地出现,甚至连动作、配乐都如此相似的时候,其戏剧效果便远远强于本身所设定的强度。而影片结尾,那个毫无预兆的结尾,可能在同行看来会有些突兀,甚至上是失败,但对于观众,却是一次惊喜。这是个矛盾,然而对于商业片来说,就是胜利。
在《猩球崛起》的时候,我以为国内电影十年内不可能做得如此优秀,对于《三傻》,同样如此,不在于中国没有如此优秀的导演和编剧,而在于,中国人没有如此用心做商业片的人。我们只把商业电影当作商品,不是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