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张传旭艺术与文化
张传旭艺术与文化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25,598
  • 关注人气:904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转载]东武琴踪(续):诸城琵琶与诸城古琴

(2013-04-08 16:19:32)
标签:

转载

分类: 电影音乐摄影戏曲

                             [转载]东武琴踪(续):诸城琵琶与诸城古琴

           

诸城派琵琶,为近代鲁派乃至北派琵琶的代表。诸城派琵琶的泰斗,是诸城古琴的宗师之一王露。而在诸城古琴和琵琶的发展史上,二者相互影响,丰富了各自的表现力。

琴为雅乐之首,琵琶为俗乐之冠,二者虽都是弦乐,其美学品格与价值追求有很大差异。一般说来,正统雅乐和文人琴,对琵琶是排斥的。以弹琵琶之法弹琴,犹如将芭蕾跳成摇滚,有亵渎名器之嫌。但对于专业琴师或深得琴趣三昧者,正统雅乐和文人琴狭窄的表现领域和相对单调的技巧不足以束缚他们。他们会转益多师,博观约取,融会贯通。

王露曾对“世人”(应该是正统雅乐的维护者)鄙视琵琶提出异议:“琵琶古乐器也。盛行于唐宋,虽不得列为雅陈,亦燕乐中之正调,故士大夫多习之者。后自裴洛儿废拨用轮,指法更变,古曲所传寥若晨星,然聆其轮拨之声,如落天山之瀑。世人不察,目为淫哇,知音之难,亦足悲矣。”他认为琴与琵琶是相通的,琵琶的表现力甚至比古琴更丰富:“琵琶列燕乐之首,檀槽樟面,圆腹曲项,四弦有巨细之分,十七柱崇疏密之别,上手拢捻,下手勾轮,取音有吟猱推分轻重疾徐之术,可以达喜怒哀惧爱恶之情,若琴瑟钟磬箜篌羯鼓之音,琵琶能兼有其余韵。”诸城琴派指法轮指特多,风格有“重浊豪爽”的一面,既有水深土厚的环境熏陶和浩劫轮回的时代影响,也与诸城琴师通琵琶于古琴的习得有关——这方面“梅庵派”的开创者王宾鲁更突出;或者说他走得更远,将民间音乐也通于古琴。

唐代韩愈《听颖师弹琴》,写过一段比较煽情的弹琴表演:“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自闻颖师弹,起坐在一旁。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琴为中和之音、大雅之器,不应有促节繁声,骚激人心。对这位颍师的琴艺与韩文公的欣赏品味,后人颇有微词。苏轼的《杂书琴事·欧阳公论琴诗》:“‘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此退之《听颖师琴》诗也。欧阳文忠公尝问仆琴诗何者最佳,余以此答之。公言:‘此诗固奇丽,然自是听琵琶诗。’”

对欧阳修的观点,当时就有僧人琴家义海提出批评。他说:“欧阳公一代英伟,然斯语误矣……‘昵昵儿女语,恩怨相尔汝’,言轻柔细屑,真情出见也;‘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精神余溢,竦观听也;‘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纵横变态,浩乎不失自然也;‘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又见脱颖孤绝,不同流俗下俚声也;‘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起伏抑扬,不主故常也。皆指下丝声妙处,惟琴为然,琵琶格上声乌能尔耶?退之深得此趣,未易讥评也。”(《西清诗话》,《琴书大全·诗下》)

韩愈、苏轼、欧阳修琴艺都是业余水平,与高密三李情况类似,作为一代文宗,无论懂琴与否,都不足以增减他们的声望。相对而言,“韩潮苏海”与表现力丰富的专家之琴更能形成共鸣,而为文平易圆融的欧阳修更欣赏文人雅乐。韩愈诗中提到的颖师和北宋琴僧义海与王露、王宾鲁一样,都是专家琴师。唐宋时代是文化生活活跃,艺术交流频繁的时代,正统雅乐也受到有力冲击,更何况自战国时代就有“琴亡”之说。

诸城古琴与诸城琵琶,都发端于明末清初。有关琵琶名手,间有见于记载者。如“诸城十老”中的王乘箓。李澄中《王钟仙先生遗稿序》:“先生故豪迈,不屑屑谨细节。一日与邻人閧阑,入其室,邻人惊逸弗可得,先生怒方盛,见壁间悬琵琶,取弹数阕以去。其倜傥不羁类如此。”在暴怒的心境之下,自然弹不出中和平淡之音。王乘箓有《闻邻家鼓瑟》七绝一首,《东武诗存》、《国朝山左诗钞》皆收之:“萧萧二十五弦风,不隔珠帘暗暗通。素女湘妃何所似,独看归雁画楼东。”看来王乘箓这个邻居也是音乐之家,可惜不知其名。

李澄中与故乡善琵琶者特别有缘,他还有《赠琵琶生》诗,序云:“琵琶生者,不知何许人。携一铁杖,一铜琵琶,遨游西粤吴楚甚久。闻其为鲁人,故又往往寄迹济泗海岱间。其人多力善饮酒,醉则持其杖舞弹琵琶。一再阕,辄泣数行下。今年春遇之韩王坝上,为予奏《高山流水》、《广陵散》、《地水火风》等百余曲,皆世所未闻者。其音兼琴瑟铙吹金鼓雷炮甲马,其弹纯用左手,自成声;右手时扇之,不以指弹也。至于扇不著弦处,其音尤妙。盖其传得之西域,铜琵琶亦西域人所贻云。”诗云:

 

此夕初闻变征声,潜踪十载恨将平。山河久散兴王气,江海空传绝艺名。矐目渐离犹击筑,添身豫让罢谈兵。伤心莫奏鸿门曲,五柞长杨草尽生。

法曲犹传天宝年,梨园子弟漫相怜。才抛血缕荆卿剑,来奏春风贺老弦。马上王嫱青冢月,笳中蔡女白狼烟。莫因流落悲非土,横海曾伤旧战船。

 

李澄中此诗,苍凉悲壮,至少在其七律中,堪称压卷。琵琶生奏琵琶能兼琴瑟之音,且有西域乐脉,并能奏“百余曲”,如果李澄中夸张成分不大,此人实有大师水平。在诸城琴派和诸城琵琶派形成之前,住锡九仙山龙潭书院的张远晖道士与这位曾在诸城一带活动的遗民志士琵琶手(可能是青州衡王后裔,青州自元代以后即有回民居住,明末意大利传教士即在此立天主教堂,印度僧人访法庆寺亦见之《聊斋志异》等书),应该是这两种绝艺的代表。

据王露《玉鹤轩琵琶谱·自序》,他生活的时代,诸城以琵琶名者已经没有,但自言有家传琵琶和旧谱,则端绪易寻。后来他从师流寓山东的白云道人津门马氏,和京城袁姓,技艺大进,终于成为一代宗师,而这又与他深厚的古琴功底不无关系。

 

 

0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