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4篇写一点山西旅游的见闻,为自己留一个记忆。
http://s2/mw690/001NNQdEzy7hh3CBScF81&690
乔家大院
走进乔家大院,满眼都是《大红灯笼高高挂》的画面,冷冷的的深宅大院,暖暖的大红灯笼。看惯了江南园林,会有一点陌生,会有一点震撼。
如果说江南的宅院是开放的、享乐的、温馨的;晋中的宅院则是封闭的、禁欲的、威严的。
乔家大院的格局很简单,一条东西向的甬道,两边并排六个大院,各个大院布局相仿,以东北角的老院最经典。
老院西侧是正院,为主人和子孙的居室;东侧为偏院,为厨房账房及家丁的居室。站在甬道大院宅门口朝里望去,共有三进,外跨院,外正院、内正院,重重叠叠,深不可测。大院的尽头,屹立一座像城楼一样气派的两层楼房,是一家之长的居室,台阶高筑,飞檐高挑,可将整个大院尽收眼底。从高处俯瞰大院,能感觉到森严的封建等级。
乔家大院的建筑外观,雍容华贵,内部空间,则出人意料的局促简陋,厚厚的砖墙,小小的窗洞,除了刷大白,没有多少装饰。也许因为晋中寒冷的气候,屋里完全没有江南宅邸那种通透玲珑的感觉。
乔家大院的院子也很乏味,狭长的空间,光秃秃的石板铺面,没有山石,没有草木,这景象,与其说是居家,更像是营房。
乔家治家甚严,大院生活近似苦行僧,院内不用丫鬟,只用老妈,红楼梦大观院里的那些风流逸事,不曾发生在乔家大院。
12月的山西,寒气逼人。当年,乔家有几位公子,体弱多病,终年深居简出,在家苦心钻研古典。在这种寒冬的夜晚,公子们透过窗棂,仰望屋檐下大红灯笼黯淡的烛光,映照着清冷的院墙,不知作何遐想。
http://s1/mw690/001NNQdEzy7hh3KEduo90&690
平遥古城
黄昏时分,抵达平遥古城的北门。高耸的城楼,绵延的城墙,在严重污染的土黄色天空映衬下,有一种历史的沧桑感。
看了无数古镇,平遥,第一次让我体验了一把古人“进城”的感觉。想当年,来自五湖四海的生意人,在穿过城门的瞬间,一定被她的繁华和富庶震撼到了。
江南的古镇,大多顺应纵横的水网而建,街坊比较自由灵动。平遥古城则轴线分明,布局规整,结构严谨。登上南门城头极目远望,只能看到城中心高耸的“市楼”,望不到古城的边际,其规模之宏大,气势之壮观,非江南现存古镇可以比拟。
平遥是中国金融业的发源地,曾经票号镖局,鳞次栉比。或许因为这个缘故,街坊两侧的店铺,虽多为平房,门面都高大敞亮,金碧辉煌,比江南的店面张扬许多。
平遥城里保留着规模不菲的县衙,跟着导游,第一次完整地把县衙的内部结构了解了一遍。衙门主要有两大系统,一是收税的,管财源,一是审人的,管治安,两个系统,呈两列乏味的院落,相互依傍,直到县衙端头的后院,才显露出生活的情趣,亭台曲径,古木芳草,这里是县老爷的官邸,据说,县老爷精神压力很大,还不得有家眷陪伴,下班后,只能孤身一人,观草赏花,放松自己。
平遥最多的景点要数大大小小的票号。参观了最负盛名的票号日升昌,票号的建筑本身,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曲折的院落,交错的楼宇,布局注重实用。一些窗洞上部呈半圆形,形似窑洞,这样的设计在江南比较稀罕。
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是票号的职业经理人制度。东家只投资,不参与经营,所有家眷亲属都不得进入经营团队。也许因为这样先进的制度,使得山西的票号,能够纵横南北,享誉天下。
下榻的酒店,就在日升昌票号的附近,是一个古色古香的院落,雕梁绣户,极尽奢华。大清早,穿过酒店古雅的大堂,走到天寒地冻的古城大街上。平遥最繁花的街道称南大街,现在叫“明清一条街”,当地人给它起了一个不伦不类的外号:“平遥华尔街”。街上最醒目的标志,便是巍峨的市楼,透过市楼的门洞向南望去,笔直的街道,店铺一家紧挨一家,远远望不到头。天色尚早,街上空无一人,我在苹果手机冻得自动关机前,记录下了古城最宁静的瞬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