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少看真人秀。《舞林争霸》以来,那么投入地看《加油!美少女》,自己也觉得不可思议。
谈论美少女,还是有点尴尬。
这把年纪了,看小萤星的表演,人家会夸你关爱青少年,看美少女的表演,人家骂你老花痴,也是有口难辩。
日本有AKB48,秋叶原有AKB48咖啡店。从前路过,看见进进出出的中老男人,总觉得他们有点猥琐。
有一次,在东京台场考察商场,被同事拖进女仆餐厅。点餐时,美少女做了一连串很萌的POS,还要求互动。当时,我只想对卖萌的服务生说:我们能换个餐厅吗?
萌,是日本观众的口味,也是日本组合的卖点。满满的卡哇伊,很可爱,不是我的菜。
欧美杀气腾腾的摇滚风味组合,我也欣赏不了。那体魄、那力量、那动感,越看,越觉得瘫坐在软软沙发上的自己,好弱。
有点喜欢韩国组合,虽然,我说不上任何韩国组合的名字。偶尔在电视上看鸟叔唱《DADDY》,那背后的女伴舞,好有激情。
中国好像没有太人气的女子组合,《加油美少女》立志要打造亚洲第一的美少女天团,我很期待。支持国货,必须的。
尼采说,音乐是艺术的桂冠。的确,没有一种艺术比音乐更能抒发情感了。可是,我对音乐很迷茫。
小时候,听红歌长大的。今天,很多大伯大妈还喜欢扯着嗓子在公园里唱红歌,能理解。可是,毕竟不是革命年代了。
后来听邓丽君,那婉转悠扬的歌声,昨天,是梦幻、是迷恋,今天,却成了老人茶馆落寞的怀旧。
去日本后,听J-POP,也学了几首日本演歌。演歌表达的都是关于清酒和恋人的惆怅,偶尔在卡拉OK吟唱,唱完了,很空虚,感觉自己是哼着异国情调,在无病呻吟。
偶尔也走高雅路线,听古典音乐,贝多芬,勃拉姆斯、马勒,都硬着头皮听过。听古典,需要一点耐心。
曾经孤身一人深入黄浦江边的草莓音乐节。会场里的摇滚乐,震耳欲聋。我经历过的工地,进入装修时,总要到处砸楼板凿墙壁,就是这种分贝的噪音。
所以,对音乐,我很困惑,家里的BOSE音响,基本处于闲置状态。
偶然看到电视在播《加油美少女》,两队制服少女,一曲激情四射的《大艺术家》,让我眼前一亮。
热歌,劲舞,青春美少女,感觉自己的血管在微微扩张。也许人老了,会喜欢吃一点小甜的,吃一点微辣的。
《加油美少女》最大的看点,还是看邻家少女如何成长、蜕变,从原石变为钻石。喜欢草根,对顶着光环的明星,我无感。
打造少女组合,好比产品开发,日本韩国都有产业链了,中国还是手工作坊。一面模仿,一面还想走出自己的路子,不容易。做产品,行行都相通。我是做商业MALL的,引进的都是外国的成功模式,要在本土落地,很难,要做出自己的特色,更难。所以,看到稚嫩的少女们,将一首中国歌曲演绎得有声有色、魅力十足,会很振奋。这同观赏成熟的韩国或日本组合,是不一样的感动。
少女组合,说到底,是娱乐产品。刚刚结束的上海国际芭蕾舞比赛,比的是艺术功底。少女组合,除了需要一些基本功,比的是个性、形象和人气,总而言之,比的是明星潜质。
国人的口味与日韩有所不同,甜美可爱的,没那么受欢迎,性感火辣的,也没那么受追捧。国人的好恶有点偏激,对颜值身材,十分挑剔;对性格为人,十分苛刻。一台综艺娱乐节目,黑幕、心机、甚至萨德,居然都成了网络热议话题,我也是醉了。襁褓中的女团,不仅收获喝彩,还要经受潮汐般的口水。
大浪淘沙,少女们辛苦走到今天, 谁能笑到最后?谁能成为最闪耀的美少女?
屏息看了奥运会女子50m步枪三姿比赛。悬念一直留到了最后一发子弹。杜丽一枪8.6环,令她遗憾地与冠军擦肩而过,失之交臂。
在《加油美少女》的舞台上,将诞生一个怎样的中国少女组合,对我来说,是一个更加惊心动魄的悬念。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