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桂林小游

(2015-03-11 23:21:53)
标签:

桂林

广西

漓江

龙脊梯田

旅游

http://s8/mw690/001NNQdEgy6QCFwsKQ7d7&690

http://s14/mw690/001NNQdEgy6QCFxJjrL0d&690

    春节前夕,想在南边找个不近不远的地方小游,选了桂林。

    “桂林山水甲天下”。桂林头上的这道光环,如今已经黯淡。这点,看看这个城市的五星级酒店数量,便一目了然。

    阖家游,不想游得太匆忙。第一天,本来只就近安排了两处景点。抵挡不住酒店女经理凌厉的推销攻势,临时加了芦笛岩。

    芦笛岩的钟乳洞,空间扑朔迷离,岩石千姿百态,可谓一大奇观。据说,远在唐代就有文人墨客进洞游玩,在洞内留下大量壁书。

    钟乳石,是岁月的杰作。这岁月,不是十年、百年,是几万年、几十万年。游钟乳洞,本可以静静地观赏钟乳的肌理,悄悄地聆听滴水的声音,细细地感受大自然的神秘。然而,导游似乎更喜欢把洞中奇景描绘成狮子老虎乌龟老鹰,于是乎,游客们都沉浸在关于动物的欢乐想象之中。

    行至洞底,空间豁然开朗。一面碧蓝的池水,映满了钟乳石奇幻的倒影,煞是迷人。可惜,池畔一场画蛇添足的4D秀,把参观推向了高潮,却把我的游兴推入了谷底。

    桂林自然景观不少,人文景观不多。独秀峰王城算是桂林难得的文化历史景点。

    王城始建于明朝朱元璋的侄孙,距今约有600年的历史。这里曾经层楼叠榭,一派辉煌。靖江王府传了12代,最后落入清军将领孔有德手中。孔好景不长,造反的农民军兵临城下,他便一把火把王城烧成了灰烬。

    如今,王城是广西师范大学的校园。园内土黄色的砖石建筑,多是抗战胜利后重建的,除了残存的汉白玉栏杆和阶梯,已经完全没有明清藩王宫阙的风貌,只剩下浓浓的民国味。

    广西地处边陲,民国的时候,却在全国扮演举足轻重的角色。桂系军阀驰骋南北,鼎盛时期,势力范围直逼中原。

    桂林曾经是广西的首府,王城曾经是省政府的所在地。这里应该有很多民国的故事。但是,在王城主殿,导游津津乐道的是还珠格格;在独秀峰山洞,导游款款而谈的是太岁文化。所谓“太岁文化”,说白了,就是忽悠游客往太岁神像下面的钱柜里塞人民币。

    我很失望,径自走出山洞,找一个石凳坐下,慢慢品味独秀峰。

    “来龙去脉绝无有,突然一峰插南斗”。这是清代诗人袁枚的诗句,将这座孤峰的神韵提炼得酣畅淋漓。

     独秀峰险峻的仪表,透露出广西彪悍的民风。且不表横扫半壁江山的太平天国运动,单说70年前的抗战。淞沪会战的主力是桂系军队,台儿庄大捷的主力也是桂系军队,整个抗战期间,广西是唯一没有出现伪军的地区。

    抗战胜利前夕,一场惨烈的豫湘桂战役,令桂林成为保卫重庆的最前线。独秀峰,见证了民族存亡的生死关头。

    望着独秀峰沧桑的躯干,一股悲壮感油然而生。

    象鼻山,桂林的标志。印象中,她像一头饮水的大象,伫立在宁静开阔的湖面上。

    实际的湖面很局促。站在河滩上,对岸的象鼻山触手可及。

    象鼻山的圆孔,人称临水明月,果然美妙。适逢枯水期,明月腾空悬浮在水面上,相较象鼻山的标准照,别有一番风韵。稍嫌遗憾的是,透过圆孔,看到的并不是开阔的湖面,而是对岸凌乱的村落。

    入夜,去桂林最繁华的中心广场晚餐。广场紧挨着杉湖,听出租车司机隆重介绍,这里有个两江四湖游的观光项目。在桂林,的哥都是景点门票的掮客。坐他的车,不买他的门票,他会很不爽。

    漫步湖边,但见泛光照明把湖水映照得五光十色。日月双塔,一座金一座银;环湖堤岸,一半红一半绿。灯火很璀璨,色彩很俗艳。夜景的品味,彻底打消了我坐船夜游的念头。

    中心广场的步行街,毫无特色。冷冷清清的商铺之间,却有一家灯火通明的书店,高音喇叭在大声吆喝:“春节大甩卖,新书论斤卖!”

    书籍居然当大白菜卖,我惟有摇头叹息。回顾半天的桂林游,这声吆喝,似乎做了最好的诠释。

    第二天,游漓江。通往阳朔的一段漓江,是桂林的精华。

    游船从竹江码头出发,航行半个时辰,仿佛徐徐驶入了人间仙境。登上船顶的甲板,我被周围的景致彻底陶醉了。

    漓江的山,地质学上称为岩溶峰林。如果说大气磅礴的黄山是男性的,漓江的山则是女性的。虽山势陡峭,形态很圆润,线条很妩媚,傍着秀丽的漓江,如沐浴中的仙女,在朦胧的水汽中,略带羞怯,亭亭玉立,娇艳欲滴。

    漓江的美景,引无数墨客竞折腰。出生于靖江王府的石涛,堪称漓江画派第一人。之后,诸多名家都爱画漓江山水,画得如痴如醉,留下佳作无数。我不懂水墨画,但我想,如果让欧洲印象派画家来画丽江,一定不如水墨画精彩。漓江,就是一幅天然的水墨长卷。

    漓江的景色很优雅,漓江的旅行却不甚优雅。粗制滥造的游船,前面是杯盘狼藉的客舱,后面是热火朝天的厨房,船尾还拖一艘装满鸡鸭鱼肉的破舢板。游船排成一长串,浩浩荡荡,你追我赶,汽笛乱鸣,活像闯入仙境的海盗船。

    游船的终点是阳朔。镇上有一条老街,很兴旺,沿街的建筑,带一点壮族的风味,建筑群的背后,高耸着圆锥形的青山,相比江南古镇,是另一番风味。

    第三天,游龙脊梯田。

    龙脊梯田,在丛山深处,原本几乎与世隔绝。因为梯田在摄影师镜头里的惊艳亮相,近年已成为桂林旅游的新宠。

    经过漫长崎岖的山路,抵达景点入口。这里早已搭起了巍峨的山门,做好了抢钱的准备。从山门到最佳观景点—七星揽月,有10里地,只能徒步。

    山门不远处,有一个不大的壮族村寨,吊脚楼的黛瓦坡顶,满满一大片,错落有致地散落在山坡上。寨内的小径,都是石砌的阶梯,又窄又陡,在密集交错的宅屋之间穿插升降。拙朴而丰富的村寨,给了我很多惊喜。

    过了山寨,便是细细的石板路,沿着梯田的台阶,缓缓伸向山崖深处。

    年少时无知,以为梯田是大寨发明的。龙脊的梯田,远在元代就开建了,一直修到清朝,整整修了650年。这里至今没有公路,修建如此规模宏伟的梯田群,完全靠手拉肩扛。如果老毛到过龙脊,他一定会改口说:农业学龙脊。

    俯瞰层层叠叠、行云流水的梯田,我钦佩壮族和瑶族农民的勤劳,更感叹他们把梯田修得如此优美、如此艺术。

    冬天,并不是观赏梯田的好季节。听说,最佳季节,一是春播,梯田灌满了清水,犹如条条银带绕山;二是秋收,梯田装满了稻穗,犹如层层金箔裹山。

    梯田正在休耕,一路走来,不见人烟,茫茫群山,万籁俱寂。对都市人来说,实在是难得的体验。

    穿过一座古朴的廊桥,便是平安寨。七星揽月就在村寨的山顶上。

    走进村寨,眼前完全是另一番景象。楼台林立,游人如织。到处是旅店和餐馆,都是用混凝土新盖的,做成吊脚楼的样子,外墙贴木板,顶上铺青瓦。村寨的小道上,驮着沉重建筑材料的骡子,还在疲惫地来回穿梭,楼与楼的夹缝里,不断搭起新的脚手架。看来,这座山寨版古山寨还将不断膨胀。

    爬了半天山,饥肠辘辘,找了一家居高临下有露台的饭馆吃饭。服务员都是当地的壮族村民,嘴巴有点笨拙,手脚不太熟练,服务非常诚恳,笑容格外灿烂。

    桌上的土鸡、青菜,都是山里养山里种,材料新鲜,味道质朴。望着脚下热闹的村寨,望着远方宁静的青山,一家人吃得有滋有味,竟然忘了时间,结果,耽误了去七星揽月。目的没达到,过程已享受,我很满足。

    下山,还是那条寂静的山路。

    回首平安寨,我在想,她曾经是一个自给自足、远离尘世的村落。旅游开发,激活了她的欲望,促成了她的发展,也让她渐渐失去原本的单纯和美丽,就像现在的桂林城。这个潮流,无法抗拒,也无法逆转。未来,只能期待一场文化的洗礼,让平安寨,还有桂林城,找回自己朴素的美丽,再拥有一份恬淡的优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吉隆坡印象
后一篇:冷眼看香港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