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一年,再访台湾。
这次从北京启程。北京的冬天,冷漠、寂寥,越发觉得台北温和、熙攘。
阴雨绵绵。沿着台北街边低矮的骑楼散步,很亲切,完全没有深入“国统区”的不适。
入住的酒店是在大陆发迹的旺旺老板开的。据说,旺旺老板很爱国,曾经慷慨资助台湾保钓运动。酒店却是正宗的日式服务,服务生一口流利的日语,待客之殷勤热情绝对不亚于日本。
据说很多大陆游客都喜欢宅在酒店里看台湾电视,我也喜欢。
一时事讨论节目,在聊大陆航母“辽宁号”。从广州万人解剖废弃航母“墨尔本号”,到借力巴西海军秘密操练飞机起降,夸张的评论员们把大陆造航母之卧薪尝胆吹得神乎其神。
一电视模仿秀,山寨侯孝贤和山寨绿色女立委,针对金马奖大多旁落大陆,是否还应继续办下去,各执己见,互相嘲讽,笑得我差点把咖啡泼到洁白的床单上。
一娱乐频道,在热播大陆电视剧《甄嬛传》。据说近来大陆宫廷戏在台湾分外火爆,有媒体惊呼岛内继“韩潮”后又掀“陆潮”。
走访了几家大公司,都在大陆做着很大的买卖。谈起岛内的开发,明显底气不足,谈起大陆的拓展,十分豪情满怀。
从台北坐高铁到高雄,纵跨台湾,也就两个时辰,深深感觉台湾幅员的狭窄,市场的有限,能够想象大陆对台湾日益渗透的影响力,也能够体会台湾对大陆崛起的复杂心态。
如果比城市硬件,就像哪位自负的大陆官员所言,台北已经远远不如上海,高雄恐怕也不如厦门。坐着大巴,在高雄的街道上曲曲弯弯行驶了很长一程,两边的景色很像90年代上海升级改造前的一些老街,建筑很简陋,商铺很陈旧。与上海的日新月异相比,台北高雄严重停滞,甚至有点衰退。
虽然如此,依然觉得台湾比大陆任何地方都要先进。先进在哪里?先进在人的素质。虽说同是炎黄子孙,两岸民众在思维方式、法制意识、道德修养方面的鸿沟远远宽于台湾海峡。
在台湾街头,看不到像农民工那样的底层群体。餐厅里跑堂的,工地上干活的,都很体面,很有素养。公司白领都彬彬有礼,精明干练,非常敬业。
在台湾谈工作,有一种与日本很相似的商务氛围,规矩,效率,认真。
日本同事说,在台湾办事安心,言下之意,在大陆办事烦心。我心中虽稍不悦,也深有同感。想起最近在北京做项目的遭遇,衙门打官腔,合作方吹牛皮,干活的光要钱没服务。北京这个城市,看高楼,很牛逼,看人的素质,你只有唉声叹息生闷气。每每看到北京街头“建设世界级城市”的大标语,就觉得胸闷,很想给它添仨字:“建设世界级大忽悠城市!”
离台北前,去“犁记”买蛋黄酥。据说,这家店的蛋黄酥最美味。
百年老店,没有分店,只此一家,开在一条僻静冷落的街道上。虽然是雨天,依然顾客盈门。店员让我品尝蛋黄酥,果然香酥可口,味道绝佳。
我们能盖富丽堂皇的商业街,街上却难有这样的本土百年老店。曾经的百年老店,经历了工商改造,经历了文革浩劫,早就伤了筋骨断了元气,要么销声匿迹,要么徒有虚名。能够不掺三聚氰胺抗生素,就算无愧于驰名商标了。
没有千千万万个“犁记”,光有工行、中石化、中国移动,我们很牛吗?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