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涤:李龙石别传9
(2025-07-30 10:15:28)
标签:
李龙石关东才子李龙集李龙石研究盘锦 |
分类: 历史追述 |
李龙石别传 9
崔 涤
别号“青莲”
李龙石罢第归乡,为了洁身自好,他以“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自喻,拜为自己取了个“青莲”的别号。此时他内心充满了矛盾,时而想逍遥物外,与世无争;时而又不畏权势,据理抗衡。有时还以犀利的笔触反映乡间民情。
一年辽河下游发大水,灾民涕饥号寒,李龙石见此情景,立卽上书朝廷,他卽如实地反映灾情,又大胆的揭露地方官们借赈灾之机中饱私囊的罪状。他在凉言书上写道:“奉省凶荒,尤不见经。一天穷鸟,满地嗷鸿,鸠形鹄面,十宝九空,叫地无门,呼天不应。救灾赈恤,半属空文。胥吏委员,半归中饱。狡猾市侩,过手侵鱼,君门九重,民情难达,怨声载路,号泣谁闻。再延粉饰之期,恐有揭竿之警……”。
李龙石不但对贪官污吏疾恶如仇,而且还常以诗文臧否时事。一年岁暮,家家都在张罗过年。有钱人家不但讲究吃喝,还要张贴书画和对联,以壮门面。
一天,李龙石家里来了两位求写对联的人。一位是穷家老叟;一个是富翁管家。李龙石因为对他们各自的为人了如指掌,所以为他俩所写的对联稍加思索,挥笔而就。给穷家老叟的对联,并非什么吉祥喜庆的佳句。而是颠倒不全的两个吉字。上联是倒写的“年”字,下联是少写一笔的“银”字。老叟按照李龙石的嘱咐,把两个字的对联端端正正地贴在门口的左右。人们看后,感到十分诧异,可是谁也无法解释。隔了儿天,被村里一位年轻秀才猜出来了,原来意思是:“年到了,老人家缺一笔银子”。
再说给那个富翁管家所写的对联,却是工工整整由“旦白”二字组成的横幅。斗大字不识两口袋的富翁管家,虽然也不解其意,但又不便细问。只好捧场说:“龙石的书法,真乃龙飞凤舞!”他把李龙石所写的横幅拿回之后,贴在门楣上。过住行人,都竞相称奇。有的说,李举入学问真是深奥无比呀!有的说“旦白”二字,可能是清白之意。但是人们一想起工人诡诈狡猾的为人来,不免都摇着头。这两个字到底解为何意?人们边猜边传,后来传到了县衙师爷的耳朵里。这位师爷琢磨了一阵子,立刻拍案畔绝,连说“妙!妙!”原来“旦白”二字,是巧取戏台上旦角道白——“奴家”之意。
李龙石不但对贪官污吏疾恶如仇,而且还常以诗文臧否时事。一年岁暮,家家都在张罗过年。有钱人家不但讲究吃喝,还要张贴书画和对联,以壮门面。
再说给那个富翁管家所写的对联,却是工工整整由“旦白”二字组成的横幅。斗大字不识两口袋的富翁管家,虽然也不解其意,但又不便细问。只好捧场说:“龙石的书法,真乃龙飞凤舞!”他把李龙石所写的横幅拿回之后,贴在门楣上。过住行人,都竞相称奇。有的说,李举入学问真是深奥无比呀!有的说“旦白”二字,可能是清白之意。但是人们一想起工人诡诈狡猾的为人来,不免都摇着头。这两个字到底解为何意?人们边猜边传,后来传到了县衙师爷的耳朵里。这位师爷琢磨了一阵子,立刻拍案畔绝,连说“妙!妙!”原来“旦白”二字,是巧取戏台上旦角道白——“奴家”之意。
前一篇:崔涤:李龙石别传8
后一篇:崔涤:李龙石别传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