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城市公立医院改革的主角是公益

(2015-05-19 16:46:07)
标签:

公立医院

医疗

规律

政府

医疗服务

       城市公立医院改革的主角是公益

   

 日前,国务院发布了《城市公立医院综合改革试点指导意见》,城市公立医院改革由此正式启动。  一场针对县级医药卫生体制及公立医院的全面改革推开。今后,每县市办好1—2所公立医院,其他一律转型转制。破除以药补医机制,降低检查价格,合理提升技术劳务定价,并落实政府对公立医院的投入责任。

我有一位县医院长的朋友,和他聊起看病贵,看病难的事,我说你当院院长的有权把药价降下来,少做点重复检查,让患者少花点钱。他也有苦中,他说,医院经费不足,如医生员工的部分工资福利待遇要靠医院自己解决,只能在药品上加价,补充资金不足。解决资金不足政府加大投就能减少患者的负担。

     也是由于公立医院的局限性,国家鼓励社会资本进入医疗行业,增加服务供给。这为民营医院大发展提供了机会,而民营医院的发展也是公立医院改革成功的必需。公立医院不可能大包大揽,政府没这个财力。而社会资本进入医疗服务领域,承担起一定行业责任之后,公立医院方能专心致志于公益。

    有人以为,公益就是免费或者公费,人人看得起病,但看一个大病可能面临极长的等待周期。公益更不是市场主义,十多年前的经验证明,过度市场化让医疗追逐利益,至今,医患紧张关系仍然是人们的心头阴影,某种程度上也拜市场放任所赐。公益是让医疗回归救死扶伤的事业本质,回归这一人类崇高事业所安身立命的根本。

    如何实现公益呢?不能排除市场,也不能让政府放手;但政府是主角加大投入,市场并非万能。公益的实现方式,从根本处说,是理顺政府出资者、医保机构、医院、患者各方权责关系,集尽一切力量激励医疗服务追求治病救人的目的,让我们的医疗行业真正回归于治病救人的神圣天职,纯粹、干净,没有私心杂念。

    未来相当一段历史时期,中国的深化改革事业,很大一个命题可能是探索社会天职的回归。大包大揽的时代已经过去,市场迷信时代也已远去,那种以政府权能和金钱回报驱动的社会公益事业发展模式,注定不可还原。公益有公益的规律,这个规律更复杂,但当我们走向新的社会形态,摸索公益发展规律,是必经阶段,是无可回避的重要课题。

    公立医院,说起来有政府兜底,但“公”在产权性质,很少体现医疗为公,很少体现其公心、公信。公益,有时候窄化为免费、普及,但公益的精神内核,譬如医疗,正是一种内在的人道主义精神。一个医院普遍有较高公共信任感的社会,也真正会给人以风气端正的印象,而往往医院行业出现的各种医患纷争、行业潜规则等等,首先带给人“世风日下”的感慨。

    我们必须认识到,医疗系统的改革任务是艰巨而复杂的。国际上对医疗服务的改革方向始终有“市场派”和“政府派”的争议,各有成功与失败的案例,实际上,无论是市场主导还是政府主导,医疗事业作为一项现代社会最基本的公共服务,有其自身发展规律,只有顺应其规律的医疗体制,才是成功的体制。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