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饥饿感,让饥饿变成了我的一个部分
——读简·赫斯菲尔德的《我的饥饿》
文:余光之瞳(江苏)
保持饥饿,是一种精神上的准备,诗论家木朵认为有点像孟子所说的空乏其身,让自己处于一种匮乏状态之中。保持饥饿感,让饥饿变成了我的一个部分,饥饿和痛苦并存,清醒和忍耐兼备。
饥饿,埋藏着某种欲望。可是,它又没有继续往下走,而是被人推搡,人生就此倾斜。如同高空走钢丝的人/必须手持一根长杆/加长她的臂膀《我的饥饿》。
诗人写作就像高空作业,有时是一个平衡动作,在充满危险的同时,保持平衡,也是保持饥饿,保持思想上对痛苦或欲求的双重承受。
这就是我看到的一切/转身时又饿又孤独/从窗向内望,寻找财富/我不能期许它们属于自己(狄金森《《我一直饥饿,常年累月》)。
在探测着一个地方,那里我可以/将你弄醒过来/这明亮的嘴里饥饿的烛火(策兰《被这不曾梦到的》)。
他们的作品都深刻反映了人类的生存状态和心理活动,策兰通过诗歌揭示的残酷的现实和人性的挣扎,狄金森常常运用象征和隐喻来表达内心的饥饿和对生存的思考,通过纯粹的陈述,构建内在张力,其力量源于本体性肌肉运动知觉赫斯菲尔德认为:在他们的诗歌书写中,在他们欢愉悲苦的时刻,在灵魂洞开的刹那,是如一的,迸发一样的光辉《诗歌的九重门》。
忍受饥饿,保持生命中的平衡,平衡就是源自因为她的身体力行和知行合一,她在美国往往被视为一位被授命的佛教徒。
饥饿可以从我的整体性中分离出来,游离出来,变成外在的我的一个部分,与我这个本体进行对话,可以和我对视。这是这首短诗的精妙之处。
人是自由的,我们是随时可以在饥饿中改变自我的形态,行走在大街上,而人的思想比人本身更自由。你持有我
我持有你/行走于这世界《我的饥饿》。赫斯菲尔德在诗中努力建立起一种逻辑对应关系。
我们相信,诗人无论是在本体关系中,还是在“你”所召唤的事物中,都是文学作品中最令人惊叹的转变和开窗。
简·赫斯菲尔德,美国当代女诗人、散文家、翻译家,已出版《之后》《美》等九本诗集,并著有诗歌研究类散文集《九重门:进入诗的心灵》《十扇窗:伟大的诗歌如何改变世界》,另有多部日本诗歌集的编选和翻译作品。
附:
我的饥饿
简·赫斯菲尔德 史春波 译
如同高空走钢丝的人
必须手持一根长杆
加长她的臂膀
你持有我 我持有你
行走于这世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