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本哈根与巴比伦塔

标签:
旅游丹麦哥本哈根 |
哥本哈根与巴比伦塔
哥本哈根是童话王国丹麦的首都,也是北欧最大的城市。它最早是一个海边的小渔村,1167年大主教阿布萨拢在此修建了第一个城堡,经过两百多年的发展,这里逐渐变成丹麦最重要的城市,1443年被定为丹麦的首都。
哥本哈根现有人口70余万,主要民族是丹人(丹麦的意思就是丹人的土地),用丹麦文。
哥本哈根街头的孩子
哥本哈根交通运输便捷,有铁路与日德兰半岛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各国相连接,许多国际航班经过这里,是北欧和西欧的铁路、航空枢纽,也是丹麦最重要的港口(哥本哈根在丹麦文中的意思就是“商人的港口”),每年,全国一半以上的对外贸易从这里进出口。
新港
哥本哈根市政厅
千年的皇族历史,为哥本哈根留下了很多名闻遐迩的宫殿和城堡。颇具盛名的有菲登斯堡宫(和平宫)、菲特烈堡宫(水晶宫)、克隆堡宫(又称哈姆莱特堡,莎士比亚写的戏剧《哈姆莱特》就是以克隆堡宫为其故事背景)。而阿玛莲堡是丹麦王室最重要的宫殿,现任国王玛格丽特二世就居住在这里。
女王的卫兵
十八世纪中叶,当时的国王菲特烈五世要在哥本哈根建造一个新的市中心,他要求丹麦的四大贵族在这里各建一座同样的宫殿,建宫殿的土地由他赠送。宫殿由著名的建筑师尼古拉·伊格维设计,在1754年至1760年间相继完工。四座宫殿相互围绕,形成一个以八边形的宫殿广场为中心的庞大的建筑群。1794年原皇宫克里斯钦堡被大火焚毁后这里就成为皇室的居所,取名阿玛莲堡。
阿玛莲堡
你只要走进王宫广场抬头看一下,就可以知道女王殿下是否在家。如果女王殿下没有外出,而是在宫中料理国事,在她居住的宫殿上就会升起丹麦国旗。
王宫广场的中央,是法国雕塑家萨利于1768年为菲特烈五世国王制作的一尊骑马青铜像。
菲特烈五世青铜像
无疑,在哥本哈根最重要的人物,就是世界童话文学的创始人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了。
安徒生,1805年4月2日生于欧登塞城,是丹麦十九世纪的童话作家。他一生清贫,历经坎坷,孤独终生。11岁父亲病故,以后母亲改嫁,为追求艺术,14岁独自来到哥本哈根。1822年安徒生开始他的文学生涯,1833年出版的长篇小说《即兴诗人》,为他赢得了一个作家的国际声誉。1835年安徒生开始写童话并认为这才是自己“不朽的工作”。在近40年中他共创作了168篇童话作品,这些童话故事被翻译成各种文字,深得孩子们的喜爱,成为全世界儿童的“圣经”。
红房子二楼是安徒生故居
安徒生早期的童话充满绮丽的幻想和乐观的精神,体现了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结合的特点。代表作有《小意达的花儿》、《拇指姑娘》、《丑小鸭》和《海的女儿》。
著名的“美人鱼”雕像
在其中期的童话中,幻想的成分减弱,现实的成分增强。在鞭挞世上的丑恶和歌颂人间的善良时,也流露出浓郁的哀伤情绪。代表作有《卖火柴的小女孩》、《演木偶戏的人》、《母亲的故事》和《白雪公主》。
女神雕像
晚期的童话更加面对现实,更加着力描写社会底层民众的悲苦命运,揭露人世间的黑暗与不平。作品低沉压抑。代表作有《她是一个废物》、《柳树下的梦》、《幸运的贝儿》、《单身汉的睡帽》。
汉斯·克里斯蒂安·安徒生于1875年5月4日在哥本哈根去世。
他为全世界的孩子们留下了一份珍贵的礼物,给予了他们关于美与丑、善与恶的最基本的鉴赏力和价值观。
从安徒生的童话世界回到现实中的哥本哈根。全世界198个国家的一万多名代表正在这里参加世界气候大会,这是迄今为止规模最大、参加人数最多的一次国际会议,也是人类第一次为一个共同目标走到一起。会议希望通过协商来减少全球的二氧化碳排放、防止温室效应加剧,以减缓冰川消融的速度和弥补大气层上的空洞。
上一次人类的共同努力,还是在为建造通往天堂的巴比伦塔的神话故事里。这次人们期望能齐心协力来建造一座保护气候的巴比伦塔,好为将来的孩子们保存一个适宜居住的生存环境。
同心协力建造巴比伦塔
然而令人失望的是会议上除了喋喋不休的相互指责,就是各怀鬼胎的精心算计,会议的讲坛成为政客们丑陋表演的舞台,正义的呼声被淹没在攻击和诬陷的喧嚣中。
看来人类要建造一座巴比伦塔终究还是神话,而不是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