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财务报表分析概述
一、财务报表分析的意义
(一)财务报表分析的目的
财务报表分析的目的是将财务报表数据转换为更为有用的信息,帮助报表使用者进行有关决策。
外部分析:信用调查分析——偿债能力分析——盈利能力分析——筹资结构分析——利润分配分析。
内部分析:一是利用内部数据(预算、成本);二是找出管理行为和报表数据的关系,通过管理来改善未来的财务报表。
职业:财务分析师——战略分析、会计分析、财务分析、前景分析等;
战略分析:主要是确定主要的利润动因和经营风险以及定性评估公司的盈利能力,包括行业分析和公司竞争战略分析等内容;
会计分析:评价公司会计反映基本经营现实的程度,包括评估公司会计的灵活性和会计政策及估计的恰当性以及会计数据的修正等内容;
财务分析:运用财务数据评价当前和过去的业绩并评估其可持续性;包括比率分析和现金流量分析等内容;
前景分析:预测公司的未来,包括财务报表预测和公司估价等内容。
(二)财务报表分析的使用者
权益投资者、债权人、治理层和管理层、政府、注册会计师、供应商、客户、员工。
(三)财务报表分析的一般步骤
1.明确分析目的;
2.收集有关信息;
3.根据分析目的重新组织整体;
4.深入研究各部分的特殊本质;
5.进一步研究各部分的相互关系;
6.解释结果,提供决策有用信息。
(四)财务报表分析的原则
1.全面性原则
2.客观性原则
3.相关性原则
4.可比性原则
5.灵活性原则
二、财务报表分析的方法
(一)趋势分析法,又称水平分析法,是通过两期或连续数期财务报告中相同指标,确定其增减变动的方向、数额和幅度,来说明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变动趋势的分析方法。
定基动态比率和环比动态比率,主要用于数据占比分析与项目占比构成分析。
(二)比率分析法,是通过计算各种比率来确定经济活动变动程度的分析方法。
1.构成比率:又称结构比率,它是某项财务指标的各组成部分数值占总体数值的百分比,反映部分与总体的关系。
2.效率比率:是某项财务活动所费与所得的比例,反映投入与产出的关系。
3.相关比率:反映经济活动的相互关系。
(三)因素分析法
1.连环替代法
2.差额分析法
三、财务报表分析的局限性
1.财务报表本身的局限性
2.财务报表的可靠性问题
3.财务指标的经济假设问题
4.比较基础问题
第二节 财务比率分析
一、短期偿债能力比率
(一)可偿债资产与短期债务的存量比较
1.净营运资本
2.短期债务的存量比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现金比率
(二)现金流量与短期债务的比较
现金流量比率
(三)影响短期偿债能力的其他因素
二、长期偿债能力比率
(一)总债务存量比率
1.资产负债率
2.产权比率和权益乘数
3.长期资本负债率
(二)总债务流量比率
1.利息保障倍数
2.现金流量利息保障倍数
(三)影响长期偿债能力的其他因素
三、资产管理比率
(一)应收账款周转率
(二)存货周转率
(三)流动资产周转率
(四)净营运资本周转率
(五)非流动资产周转率
(六)总资产周转率
四、盈利能力比率
(一)销售净利率
(二)资产净利率
(三)权益净利率
五、市价比率
(一)市盈率
(二)市净率
(三)市效率
六、杜邦分析体系
(一)权益净利率=净利润/股东权益=资产净利率*权益乘数=销售净利率*总资产周转次数*权益乘数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