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管理用财务报表
(一)总体思路
1.财务管理对企业活动的分类
企业活动:经营活动(企业在产品和要素市场上进行)——销售或提供劳务等营业活动;
——与营业活动有关的生产性资产投资活动;
金融活动(在资本市场上进行)——筹资活动以及多余资金的利用;
2.应明确的两个问题
(1)企业从事的什么业务;
(2)经营性资产和负债形成的损益,属于经营损益;金融性资产和负债形成的损益,属于金融损益。
3.基本框架——区分经营活动和金融活动、区分经营资产和金融资产、经营负债和金融负债、区分经营损益和金融损益、区分经营现金流量和金融活动现金流量。
(二)管理用资产负债表
净经营资产
|
净负债+所有者权益
|
经营营运资本
=经营性流动资产—经营性流动负债
|
净负债=金融负债-金融资产 |
净经营性长期资产=经营性长期资产-经营性长期负债 |
所有者权益 |
(三)管理用利润表
净利润=经营损益+金融损益=税后经营净利润—税后利息费用
=税前经营利润*(1-所得税率)-利息费用*(1-所得税率)
其中,利息费用=财务费用、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金融资产减值损失、金融资产投资收益
(四)管理用现金流量表
1.区分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与金融活动现金流量
经营活动现金流量,代表了企业经营活动的全部成果,是企业生产的现金,因此又称为“实体经营现金流量”;
金融活动现金流量(1)债务现金流量;(2)股权现金流量。
2.现金流量的确定
方法一:剩余现金流量法(从实体现金流量的来源分析)
企业实体现金流量=税后经营净利润+折旧与摊销-净经营资产总投资
其中,(税后经营净利润+折旧与摊销)可以理解为是经营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量,其中折旧与摊销要加上,因为在计算税后经营净利润时,折旧作为成本费用已经扣除,但其不是付现成本,没有现金流出,因此计算现金流量时,应加上折旧摊销);即经营活动现金流量=经营现金流量-投资现金流量=融资现金流量=股权现金流量+债务现金流量
净经营资产总投资=经营营运资本增加+净经营长期资产总投资,可以理解为是经营性投资活动所产生的现金流量。其中,经营营运资本增加=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净经营长期资产总投资=净经营性长期资产增加+折旧摊销。净经营长期资产总投资是指当期购置长期资产的支出,但净经营资产长期资产增加给出的是扣除折旧摊销后的净值,只有加上当期的折旧摊销,才是当期增加的长期资产投资。例如:100——200(折旧后为190)则增加额为190-100=90,实际净经营长期资产总投资200-100=100.即90+10=100.
方法二:融资现金流量法(从实体现金流量的去向分析。去为正,来为负)
实体现金流量=股权现金流量+债务现金流量
其中,股权现金流量=股利分配-股权发行-股票回购
债务现金流量=税后利息-净负债的增加
二、管理用财务分析体系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