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鲜为人知的“轩辕黄帝铸鼎原”

(2013-10-01 07:43:05)
标签:

《轩辕黄帝铸鼎铭》

黄帝铸鼎塬

司马迁

轩辕黄帝

袁滋

分类: 行走中原

如果有人问你:“轩辕黄帝铸鼎原”在哪?我想,博友们十有八九回答不上来。如果有人告诉你,它在荆山,你首先会想到的是湖北荆山!其实,荆山在我国有四座,除湖北省南漳县的外,还有陕西省富平县的荆山、河南省灵宝县阌乡的荆山、安徽省怀远县的荆山。而河南灵宝县阌乡的荆山,亦名覆釜山。由于相传黄帝采首山铜铸鼎于此,从而被称为“轩辕黄帝铸鼎原”。比如《史记·封禅书》中,就有“黄帝采首山铜,铸鼎於荆山下”的记载。

   鲜为人知的“轩辕黄帝铸鼎原”

                                     灵宝荆山“轩辕黄帝铸鼎原”外景

    而在荆山诸多历史遗存中,《轩辕黄帝铸鼎》一碑,无疑又是重中之重。可以不夸张地说,许多人千里迢迢,不辞辛苦,就是冲着这通碑来的。

 

          鲜为人知的“轩辕黄帝铸鼎原”

                                       轩辕黄帝铸鼎》碑

    碑高2.5米、宽0.96米、厚0.28米的《轩辕黄帝铸鼎》全称《轩辕黄帝铸鼎原碑铭并序》,碑为圆额、垂龙雕塑,碑体长方形。1978年,被洛阳地区文物普查队从大字营火车站学校地下挖出,挖出时已断为三截。碑额中间竖行篆刻《轩辕黄帝铸鼎原碑铭并序》。自右至左竖行排列,序73字,铭64字,共137字。唐贞元十七年(公元801年)正月初九,由当时虢州刺史王颜撰文,华州刺史兼御史中承袁滋籀书,字体为小篆。

            鲜为人知的“轩辕黄帝铸鼎原”
                                       

                                      轩辕黄帝铸鼎》碑额
    碑阴则记述立碑的原因,说湖城县界有铸鼎原,是轩辕黄帝鼎成升仙之所,详见史册。湖城县有个升仙宫寺。当时的县令房朝静(房玄龄六世孙)、县镇边将军常宪等,于原上立石,掘深四尺得玉佩,有悬佩孔,以为是祥瑞之兆,众人测度是黄帝升天时从臣遗物,距今已有六千四百三十年之久。故以天下有道,天降福瑞。正如碑铭所说: “恭维我唐,玄德为邻。方始昌运,皇天所亲。唐兴兹原,名常鼎新。”立即奏报朝廷,朝廷闻奏大喜,诏命虢州刺史和华州刺史勒石纪念。当时灵宝县、湖城县令、县尉各级官员都参与其事。这块石碑有很重要的研究价值。特别是 “掘地得玉有悬佩孔”,虽然当时不知道挖出的是什么文物,但凭今天的考古知识当断定为玉璧。古代有用玉璧作祭祀礼器的制度。很显然自古以来,铸鼎原就是人们祭天、祭地、祭祖的场所了。

此碑作为截至目前国内发现的专为记述轩辕黄帝事迹的最早碑铭,据说较陕西省黄陵县桥山黄帝陵前的石刻碑铭还要早700多年,是目前国内研究炎黄二帝历史的重要史料之一。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