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一言难尽黄花梨  ——写在《雾中黄花梨》出版之际

(2013-07-05 06:02:41)
标签:

《雾中黄花梨》

海南黄花梨

河南文艺出版社

降香黄檀

香枝木

分类: 古典家具

拙作《雾中黄花梨》一书,日前已由河南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回忆起三年来编写该书的过程,套用一句流行语来说:那是相当的不容易!

时至今日,尽管国人争说黄花梨,人人都为拥有一块黄花梨板材为荣,为拥有一件黄花梨家具为幸,而且有关黄花梨的书籍也已是汗牛充栋。然而,诚如我在书中后记里所言:由于黄花梨实在过于神奇,国人对黄花梨的了解,许多方面还有待于深入。黄花梨对我们而言,很大程度上依然在烟雾里。

说黄花梨充满神奇,首先在于它自身的不凡。黄花梨打制成家具,可以供人们使用;制作成摆件,可以供人们欣赏;更为重要的是,黄花梨本身就是天然的保健品和美容佳品。诚如书中所言:黄花梨不温不躁、不卑不亢的个性,特别适宜打造简洁凝练的素身家具;黄花梨在显现其自然本色的同时,能给人以充分的想象空间;黄花梨香气暗含,历久弥醇,与文人的雅好相融通;黄花梨木的纹路如行云流水般华美,其纹理与中国的水墨画有异曲同工之妙,等等。由此可知,正是黄花梨及其家具自身的超凡脱俗,才赢得了人们由衷地痴爱!

在如今的海南岛,但凡有黄花梨树生长的地方,无不充斥着神秘的氛围。人人虽说喜爱黄花梨,向往黄花梨,可对黄花梨树生长的具体地点,往往又忌讳如深。比如,我本人今年三月份,在海口、在儋州、在东方、在三亚等地,都看到过黄花梨树。既有幼年的黄花梨,也有少年的黄花梨,乃至于即将长大成材的黄花梨。然而,无一例外的是,这些黄花梨树都享受着异乎寻常的警卫。不是生长在深宅大院中,就是被摄像头所照看着。每当有人来参观时,黄花梨树的主人往往有如临大敌之感。更有甚者,生长于海口市人民公园的6棵黄花梨树,不仅被铁箍环绕着,被摄像头监护着,而且还二十四小时有人为其站岗守卫。可以说,黄花梨在这里享受的分明是一级警卫待遇。

关于黄花梨的已知部分,我在书中已讲了许多。编者在此就不再一一列举了。我想说的是,关于黄花梨的未知部分,即如:黄花梨等级划分的依据;“海黄”与“越黄”的区分;“越黄”自身的疑问。如此等等,都是值得我们去倍加努力。作为生长在黄花梨及其家具文化十分浓厚国度中的人们,我们有义务,更有责任,在尊重事实的基础上,大胆求证,对此给出科学的结论。

本人虽说涉足古家具收藏已届十个春秋,而且自己收藏及研究的范围,一直界定在花梨及黄花梨范围内。然而,相对于博大精深的古家具文化,尤其是“木中神品”黄花梨,我也时常有力不从心之感。每当这时,是广大藏友的期盼鼓励了我;是家人及同事们的鼓励给了我勇气。近年来,我有关黄花梨的文章一经在博客刊发,便有成千上万的点击量。许多读者更是留言,激励我把有关黄花梨的话题不断引向纵深。虽说相对于庞大的古家具收藏体系,黄花梨家具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然而,即使如此,我们个人的精力和财力都是极其有限的。编者在此,也衷心的呼吁广大黄花梨家具爱好者能携起手来,一同去破解黄花梨家具收藏过程中的难题。

常言道,言为心声,文如其人。说的是,作者的立场往往会影响到其对是非的判断本身。我不能说在编写本书的时候,自己的态度是绝对公平的。然而,在编写本书的整个过程中,我都时时提醒自己要持平中立。即便对我本人并不认可的观点,我也照传不误。需要读者自己下结论的地方,我从不强加于人。

编者借此再次声明:本书在编写的过程中吸收了国内外一些学者的研究成果,美中不足的是,因无法联系到作者本人,难以当面致谢!衷心希望有关作者能及时与编者联系,编者定会按有关规定支付稿酬的。

最后,我特别想说的是,本书如果真的能为读者在黄花梨及其家具的认知方面有所增益,那么,我上千个夜已继日的付出,近十万字的读书笔记,都没有白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