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富春山居图》董其昌黄公望沈周浙江省博物馆台北故宫博物院 |
分类: 收藏趣事 |
浙江省博物馆和台北故宫博物院在台北故宫博物院联合主办“山水合璧黄公望与《富春山居图》特展”,届时浙博收藏的《剩山图》将千里迢迢前往台北,由此使黄公望版的《富春山居图》实现联袂出展。许多读者也许不曾知晓的是,《富春山居图》还有个沈周版,并且两者之间还曾有过四次机缘巧合的佳话。
据说当年《富春山居图》完成之后,黄公望便将它送给了朋友无用道士。又过了十几年,明便代元而立了。在其后的近百年时间里,《富春山居图》却不知所踪,直到成化年间,它才在苏州重现人间,而它的新主人已是明代“四大家”之首、吴门画派的领袖沈周。
沈周为人十分慷慨。一天,他的一个朋友要把《富春山居图》借回家观赏,沈周便应允了下来,谁知,这画却一去不复返,那人再也不肯归还。沈周虽然万分心痛,却不忍追究。之后,他凭着自己的记忆和想象,又画了一幅《富春山居图》。虽说沈周的记忆力惊人,使仿作的结构布局、一树一石与原作极其相近,但是因为并非直接临摹,加之沈周仿画时他自己的笔墨风格已经成熟,所以在用笔施墨上自然有着自己的风貌。正因为如此,这张仿画可说是结合了元明两大画家的心血,价值亦非同寻常。
从此,《富春山居图》便有了元明“姊妹篇”。为了叙述的方便,自此起,我们便用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和沈周《富春山居图》来称呼它们。令人不可思议的是,在后来的岁月里,两幅《富春山居图》虽各自辗转,颠沛流离,但冥冥之中似乎机缘巧合,竟有4次相逢的时刻。
初会苏州:沈周凭着记忆画完《富春山居图》的仿本后,就把这幅作品送给了一个叫做攀舜举的朋友。后来攀舜举辗转又将黄公望《富春山居图》用重金买回。沈周再次见到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后,感慨万千,于是便在画后题写了一段文字,以记录这一段机缘。
重会金陵:六十余年后,黄公望《富春山居图》落到了江苏无锡一个叫谈公望的人手里。后来,谈公望带着黄公望《富春山居图》来到了六朝古都——南京。在这里,他拜访了与沈周齐名的吴门画派的一个杰出人物文彭。谈公望之所以前来拜会文彭,便是因为沈周《富春山居图》正在文彭手中。两个爱画之人,小心翼翼地把两幅作品放在一起,赞叹之余,更有无限感慨。
三会嘉兴天籁阁:嘉兴天籁阁的主人便是富甲一方的项元汴,阁中收藏的历代书画珍玩不计其数。在项元汴的天籁阁里,常常有来自各地的名士逸人,他们聚在一起高谈阔论,品评书画珍玩。有一次,谈公望和文彭不约而同地受到了项元汴的邀请,他们各自带着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和沈周《富春山居图》赴约,聚会中,两本《富春山居图》毫无疑问成为焦点,引起了许多名士的关注和惊叹。
四会“画禅室”:明神宗年间,董其昌得到了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并将其珍藏在家中专门放置精品书画的“画禅室”中。23年之后,董其昌在惠山又买到了沈周《富春山居图》。至此,两张名画尽数网罗在“画禅室”中。
不幸的是,董其昌的“画禅室”是两张《富春山居图》最后一次相聚的地方。自此以后,在漫长的岁月里,它们再也没有机会同处一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