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懿荣与甲骨文
(2011-02-26 07:48:50)
标签:
王懿荣刘鹗罗振玉《老残游记》铁云藏龟 |
分类: 收藏趣事 |
话说清朝末年,河南安阳小屯村一些农民在耕地时,不时从地里翻出大量龟甲兽骨,当地的人们不知道它的来历,也懒得琢磨,于是便很随便把它们地丢掉或埋掉。后来不知从哪里听说这些龟甲兽骨是可以入药的“龙骨”,于是这些龟甲兽骨便被陆陆续续地卖进了药铺,又通过药铺贩往了各地。王懿荣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得到龟甲兽骨,进而发现甲骨文的。
1899年,清朝翰林院国子监祭酒王懿荣身患痢疾,博学多才、精通医道的他为自己开了一剂药方,让人到药店照方抓药。煎药时,他照例打开药包查验,忽然发现药材中的“龙骨”上面有一些奇怪的符号。这一发现让他十分惊奇,便立即戴上花镜仔细察看,发现这些符号刚劲有力,排列有序,绝非自然生成。深谙古典文献、精通金石学的王懿荣断定这不是一般的画符,而是一种已经失传的古老文字,于是马上派人到药房查询这些“龙骨”的来源,并将附近药铺中凡带有刻画符号的龙骨全部收购一空。经过仔细对比和研究,王懿荣初步断定这些刻在“龙骨”上的符号当为商代的占卜文字。这一重大发现不仅使得一种新文字——“甲骨文”诞生,而且使得中国学术界自此出现了一门新兴学科——“甲骨学”。
甲骨文的发现使王懿荣欣喜若狂,他不惜斥重金到处收购“龙骨”。消息传开,京城士大夫纷纷效仿,一时间“龙骨”身价倍增,就连《老残游记》的作者刘鹗都被卷入其中。刘鹗嗜好金石,在收集“龙骨”之前,他已大量地收藏有青铜器、碑帖等古物。甲骨文被发现后,经王懿荣介绍,刘鹗也开始设法多方收集劾有文字的甲骨。
王懿荣死后,其子为还旧债而出售家中所藏古物,于是在1902年将王懿荣所藏之劾字甲骨大部分卖给了刘鹗。另外,刘鹗还从北京琉璃厂的古董商那里购得3000余片劾字甲骨,从友人方若那里获赠300余片,又派儿子去河南购得1000余片。就这样,刘鹗前后共收藏带字甲骨骨达5000余片,成为当时最著名的劾字甲骨收藏大家。在好友罗振玉的建议和帮助下,刘鹗于1903年11月编辑拓印了中国第一部甲骨文著作——《铁云藏龟》。此书从刘鹗所藏的带字甲骨中采用1058片,由罗振玉亲自选拓,虽说其中有伪刻5片,自重3片,倒置12片,甲骨反面有字而未录的有40片,骨臼有字而未录的有4片,但瑕不掩玉,作为第一部甲骨文资料,名震天下,弥足珍贵。该书的出版使得甲骨文的发现更加轰动,从而在更大范围内掀起了一股收购带字甲骨的热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