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寻宝记
(2010-07-13 14:48:35)
标签:
成都四川江油大邑阆中 |
分类: 感悟收藏 |
2010年7月5日,笔者时隔六年后,再次来到了天府之国——四川。在游历了江油、大邑、阆中等地市后,笔者于7月9日来到了四川省省会成都。与上次不同的是,这次笔者来成都的任务不再是走亲访友,而是要近距离感受成都,尤其是感受成都的收藏文化。
在成都的日子里,笔者先后参观了四川省博物院及杜甫草堂,见缝插针的参加了成都市古玩城的两次赶场。时间虽短,收获极大,感慨较多。现录于此,以便与藏友分享。
其一、成都的同行会生活!笔者身居内陆城市,自涉足收藏之日起,就养成了休息日早起逛地摊的习惯。每当星期六,笔者总是六点左右就起床,稍作整理,不吃早饭,就直奔古玩城而去。为的是能抢在别的藏友之前,觅到自己喜爱的东西。可到了成都,朋友告诉我说,成都的古玩赶场时间相对较晚,夏日一般八点左右才陆续上人。笔者不信,星期六不到六点钟就起来了,当来到送仙桥古玩城时,发现往日星期六摆地摊的地方空无一人。向保安一打听,才知道朋友所言不虚。果不其然,一直等到七点五十分,笔者才发现有人摆下了第一摊。
当天下午四点刚过,笔者正在古玩城寻摸着,却发现有的店已经开始上门板。向店主一打听,被告之他们有的已经准备打烊了。想想内陆的同行起早贪黑的忙碌,再想想成都同行如此悠闲的生活,笔者不由自主地感慨道:成都的同行会生活!
其二、成都古玩要价高。笔者时常到郑州、西安乃至北京的地摊上逛,发现同档次的东西,各地要价差别不大。可到了成都算开了眼界。这里同档次的东西,其喊价普遍比郑州高出两倍。笔者起初以为他们也是虚喊,可砍起价来才发现,他们的底价就定得很高,往往要郑州的二到三倍地摊价才能成交。比如:笔者看中了一个新仿的菱形竹刻笔筒,摊主喊价1200元,当笔者还价200元时,摊主竟生气的说:一边耍去。要知道,笔者前不久在郑州买的一个清末竹刻菱形笔筒,才花了区区300元钱。即便在古玩店,这种情况同样存在。同档次的东西,其要价有的竟比北京还高。比如在成都某文物商店,笔者发现一件清中期的黄杨木雕观音坐像,高不过二十公分,雕工极其一般,店家竟索价38000元。
其三、地摊上的东西鱼龙混杂。成都地摊上的东西相对于内陆城市而言,要价虽高,但不可否认的是,许多好的东西隐身其间。比如笔者在这里就用了不多的钱,觅得了几件心仪已久的东西。如清末紫檀雕梅花纹臂搁、清未紫檀雕月竹纹笔筒等。
有了意外之喜,心情格外舒畅。成都,谢谢你!成都,我还会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