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当孩子受到“欺负”(新浪育儿首页、育儿博客首页)

(2010-01-17 16:01:43)
标签:

育儿

分类: 教育
           http://s13/bmiddle/494b5c3dt78ff80a1959c&690&690         

镜头一:以牙还牙,女儿因为愤怒而打人。

    http://s14/bmiddle/494b5c3dt78ff6d8c9a8d&690&690

   天,我和老公带彤彤到丽家宝贝运动场玩,攀岩、滑梯、秋千、海洋球、跷跷板、沙滩池,彤彤玩得不亦乐乎,眼见午饭时间快到了,我们和彤彤商量好玩完蹦蹦床就回家。在玩蹦蹦床的只有一个小男孩,彤彤迫不及待地跑到蹦蹦床的入口,刚想迈腿进去,突然这个比彤彤高少半头的小男孩弯着腰用一个羊角球堵住了门口,并用手轻推了彤彤一下“不许你进!”,我不言语看彤彤自己怎么处理,没想到——彤彤大叫一声,用手使劲一推球,小男孩惯性倒坐在蹦蹦床上,看着女儿的举动我很吃惊,看来“女儿很生气,所以后果很“严重”!”,我马上进去扶起小男孩并准备跟彤彤讲讲道理,没想到,站在入口的彤彤跑过来,对着小男孩使劲拍了一下,幸好打在我的手上,这一下很重,小男孩顺势要还手,我急忙抱起彤彤,小男孩地爸爸也拉住了他,我诚恳地向小男孩地爸爸道歉并要求彤彤也道歉,可她却始终撅着小嘴,瞪着小男孩,不发一言。“算了,我儿子本来就不愿意和比他小的孩子玩,特别是女孩动作慢,反应慢,根本玩不到一块!”小男孩的爸爸不满地拉着孩子走出游戏区,我看着那父子俩心里“感叹”:“什么样的信仰就会有什么样的教育!”。

   回家的路上,我问:“彤彤,你今天很生气,所以不道歉,是吗?”,“是!”女儿如此坚定,“你长大了,会说很多话,你可以用嘴巴告诉他你不喜欢被堵在门口,你要进去玩,请他让开!但你绝对不能打人!”,彤彤听懂了我的“批评",看着我显得很委屈,眼泪在眼眶里含着,“彤彤,你是个听话的好孩子,手打在小朋友身上,小朋友身上疼你的手也疼,但如果你原谅他,和小朋友握握手就都不会疼啦!小朋友第一次见面要握手,不要打架,对不对?”,“对!”女儿带着哭腔,眼泪哗哗地流了下来,我知道女儿哭不再是委屈而是感到惭愧,她被我说动了,她服气了!  

  我亲爱的女儿,也许在你受“欺负”的一刻妈妈应该像你见过的家长一样去训斥去镇压其他的孩子,但这只能宣泄妈妈心中的不满,而其他的孩子也许会因为害怕你粗暴的家长不敢再和你一起玩;“欺负”你的孩子也许会顽强反抗,而最后也只能从“使劲推打”变为“轻轻推打”,虽然改变力度,但始终没有改变你在他们心中软弱的印象,妈妈没有出现,他们还会一如既往与你挑战。孩子,我能接受你的愤怒,但不能允许你打人!我不能在人前假意斥责而真心欢喜你的“武力反抗”,我必须温和地教会你用语言表达你的情感,并通过语言去“谈判”,让好习惯帮你克服挫折,建立起冲突中的友谊。

镜头二:无法用语言沟通,女儿被“打”,该不该还手?

  http://s4/bmiddle/494b5c3dt78de76f8b553&690&690

   彤彤一直很听话,每次见到熟悉的小朋友都能主动问好,更令我欣慰的是,经过上次,在和小朋友玩地时候,女儿遭遇“欺负”便会用语言直接表达不满,她会很大声地说“停!这样不对!”,可是有些小朋友似乎并不能接受语言“谈判”,也许是习惯,仅仅也许是因为性格,彤彤还是被他用力推倒了。摔倒在地上地女儿,用疑问地眼神望着我,“我做错了吗?我不要再忍耐,我想还手!”,我知道女儿地内心动摇了,她需要我做后盾,指引她怎么做,如果我默许,她会马上站起来用“武力”解决。“彤彤,去告诉这个小朋友地妈妈,就是那个阿姨,小朋友推倒了你.然后回来,我们就可以回家了",彤彤迟疑了一下,照我的话去做了,那个小朋友的妈妈,好像不以为然,竟然对女儿说:“他不是故意的,他就那样!你打不过他就来告状吗?”,我无语,我决定马上带彤彤离开并且告诉女儿:“以后要远离这个孩子,除非他肯改掉坏习惯,肯主动和你做朋友!”,我不是怕彤彤和他在一起玩挨打,而是怕这样如此漠视孩子成长问题,甚至放纵孩子养成不良习惯的家长越教越错,耽误了自己的孩子,同时也影响了别人的孩子。

   我亲爱的女儿,当你遭遇“欺负”而且无法用语言“谈判”的时候,妈妈教给你去通知对方的家长或老师,即使妈妈不在身边,你也可以在有限的时间和空间里得到帮助。那么如果你依旧不能得到帮助,妈妈的责任就是尽全力保护你不受伤害,限制你对危害源的暴露,妈妈会教给你远离这个孩子,自己避让伤害,如果他改掉坏习惯,你仍然可以和他成为朋友,因为“人之初,性本善”,“欺负人”只不过是他成长过程中的小挫折,他需要自己克服,也需要你的理解和帮助,与人为善,学会宽容接纳别人,你会一直很快乐。

                                                     http://s2/bmiddle/494b5c3dt78ff51e77b51&690&690

   作为家长,“因为懂得,所以慈悲”——在孩子出现或者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们应该尝试着去提出建议,给予理解、尊重、关怀和指引,而不是斥责、强迫、嘲笑和打击,帮助孩子克服困难,获得“成长”,让孩子的成长也有他自己的一份努力

                                                        http://s2/bmiddle/494b5c3dt79059b1537b1&690&690

此文在新浪育儿首页的纪念 

http://s12/bmiddle/6266b097t7d7a6d29ab3b&690  

此文在育儿博客首页的纪念                                                     

http://s1/bmiddle/6266b097t7d6a5ebab340&690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