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冯学成
冯学成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789,912
  • 关注人气:2,659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庄子·庚桑楚》第二讲、卫生之经,能抱一乎(4)

(2016-09-11 07:15:27)

放下社会性,回归自然性

南荣趎曰:然则是至人之德已乎?曰:非也。是乃所谓冰解冻释者,能乎?夫至人者,相与交食乎地而交乐乎天,不以人物利害相撄,不相与为怪,不相与为谋,不相与为事,翛然而往侗然而来。是谓卫生之经已。’”

南荣趎听了后,就问:您老刚才说的,就是至人的德性吗?

老子回答说,这还谈不上。我刚才所说的,还只是冰解冻释者”而已。凡夫的心性,都处于“冰冻”状态,所以我们心事凝结,心结解不开智慧打不开。如果我们通过在道上学修,解开了心结,打开了智慧,并达到了冰解冻释”的状态,才可以说初步得到了解脱。佛教里讲“结使”,有“八十八结使”乃至更多,指的是爱、恚、慢、无明、见、取、疑、嫉、悭等“结”,学修佛法,就是要把这种种“心结”解开。禅宗说的“开悟”,也有这个道理在里面。所以,佛教、禅宗与庄子这里所说的,的确有异曲同工之妙!

前面说的能抱一乎?能勿失乎?能无卜筮而知吉凶乎?能止乎?能已乎?能舍诸人而求诸己乎?”你能做到吗?这可是修道中的第一重境界啊。老子在这里,给我们指明了修道的方向和方法。所以我们要在日用动静之间,念起念落之间,狠下功夫,不能心存侥幸。一定要老老实实面对这个,没有十年八年,乃至更长的时间,你要想“易筋洗髓”是不可能的。修道是老实人干的事,不得耍奸,不能偷懒。

说了这么多,到底什么才叫“至人”呢?

夫至人者,相与交食乎地而交乐乎天”,“至人”是完全排除了社会性束缚的“自然”之人。这种人完全生活在自然天性之中,而不会处于社会性的煎熬之中,我们一定要明白人的社会性和自然性的矛盾。现在的很多疾病都是社会病,不是自然病。为什么呢?以前有些自然病,比如肠胃病、感冒发烧、瘟疫这些,现在都逐步转化成了社会病。明明吃不坏肚子的食物,因为环境污染而被污染了,这些食物吃到肚子里,怎么能不得病呢?空气污染了,人能不得病吗?写字楼的白领们一年四季都在空调中,会得空调病。另外,心理疾病基本上都属于社会病,很少属于自然病。

以前的人患大病,大多是风寒暑湿引起的,或机械、物理性损的伤。而癫痫这种病,或是遗传,或由寄生虫引起的,都是自然病。但是现在很多癫痫,都是由社会性引发的,如酒喝多了,不守子时,过于疲惫等。很多心理疾病,更是直接因社会关系网络中的顺逆、是非、得失而引发。以前哪有那么多糖尿病?哪有那么多心脑血管疾病?中国几千年的膳食结构,老百姓基本吃素,五谷杂粮配点青菜而已。而欧洲和亚洲的游牧民族大都是以奶和肉为食,高脂肪、高蛋白,他们患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的比例就高。在古代,中国老百姓哪里听说过什么高血压、心脏病?而在宫廷和贵族阶层中则多有发作。中国的高度酒也很晚,明朝以后才有的,明朝以前,都是低度酒,像啤酒一样,度数很低。不然,武松为什么可以喝几桶酒,李白为什么可以“斗酒”为饮?我们一定要明白社会病和自然病的差别。

至人相与交食乎地古时大家都过着自然性的生活,在田地、江河、湖海、山林里面讨点生活。而交乐乎天”,春生、夏长、秋收、冬藏,顺应时节,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就这样过日子。“不以人物利害相撄”,“”,就是搅乱。“人物利害”,是指社会性。只有在社会性的人事网络中,才会有“人物利害相撄”的事,才会搅乱我们的心神。同样的,只有在社会性的人事网络中,才会有“相与为怪”的事,没有社会哪有鬼神之说?生就生了,死就死了,就像自然界的其它众生一样,面对生死也无所谓,哪有社会中的那些烦恼和恐惧。

成都农贸市场以前有“点杀”,顾客看中了这只鸡、那只兔或鱼,就现场宰杀。在笼子里的其它鸡、兔,一样该吃就吃,该叫就叫,眼见自己的同类前赴后继被宰杀,根本没有当成一回事。抓住它,它也只是挣扎一下,如果没有去抓它,它在笼子里面照吃不误,真的是“安之若命”。为什么呢?因为它没有人类社会性的那种复杂精神和心理,它是纯自然的,所以也没有人类的那种烦恼和恐怖。

所以,不以人物利害相撄,不相与为怪,不相与为谋,不相与为事,”这些就是回归自然。如果把“不”字去掉,即“以人物利害相撄,相与为怪,相与为谋,相与为事,”这就完全是社会上的把戏了。只要是在社会上生活,必然有“相与为谋,相与为事,相与为怪,利害相撄”这类事相伴,弄得我们吃不下,睡不着,每天忧心忡忡,烦恼恐惧不断。如果你有前面几个“不”,那就是不求解脱也解脱,不求自在也自在呀。

翛然而往,侗然而来”,“翛然”,如神仙一样潇洒;“侗然”,赤条条的没有拖累。就是要让我们放下,如果我们真的能够把是非利害放下,把成败得失放下,一下就自在了。不自在就是因为利害、得失、是非把你束缚住了,你当然自在不起来。我是彻底绝了发财望的,既不去妄想升官,也不去妄想发财,慢慢就自在了。我们一定要明白这里的利害关系,你看不破、放不下,就别谈自在。你真正地放下了,就自在了。注意啊,这并不是说,立山兄,你的公司不要了,到山里去当和尚,不是那个意思,而是我们要看破里面的关系。看破之后,当老板的会更加自在,“翛然而往,侗然而来”,和别人的气象自然不一样,说不定还可以更大地发财呢。

我们一定要在观念上革命,将自己的价值观念、性情结构、智慧结构加以优化提升。大家都是翛然而往,侗然而来”,都是光明的、无私的,多好啊。如果到这里来,大家还互相说谎,还要把面罩戴上,那就不好玩了。大家之所以喜欢秦蕾,她就把“侗然”两个字表现得很好,阳光透明,一看就很舒服。

是谓卫生之经已”,这个就是“卫生之经”,“卫生”的根本大法。也就是要我们放下社会性,回归自然性,以护卫我们的生命、身体。在自然性里哪有那么多利害是非?哪有那么多成败得失?首先要把你的心病解决,没有社会的应酬,没有社会的是非,就没有社会病。把自己交给自然,不是说就不得病,没有生老病死了,而是说那些都是“天病”,不是人事中带来的麻烦。

 

发出离心,远离祸福

曰:然则是至乎?曰:未也。吾固告汝曰:能儿子乎?儿子不知所为,行不知所之,身若槁木之枝而心若死灰。若是者,祸亦不至,福亦不来。祸福无有,恶有人灾也!’”

南荣趎又问:然则是至乎?”师公您讲的这个太伟大了,是不是就达到最高境界了呢?

老子说:未也”,不是这样的。“吾固告汝曰:能儿子乎?’”我前面已经说过“能儿子乎老子这里就继续进行阐述。“儿不知所为,行不知所之”,初生的婴儿手动、脚动、腰动、头动、眼睛动,为什么要“动”?不知道;他能“行”吗?根本不能“行”,只能由爹娘抱着到处走,抱给东家看看,西家瞅瞅,而婴儿自己却不知道。这是初生婴儿才有的境界,在《涅槃经》里就叫“婴儿行”。小孩到了会叫爹会叫娘,爹娘抱着就安静,陌生人抱着就害怕的时候,已经失去了这种纯真,已经有亲疏是非和安全与否的判断了。

 身若槁木之枝而心若死灰”,前不久,中央七频道播了一条消息,说有一个妇女身体里有几十根针,有的离心脏很近,只有一毫米远;有的离子宫很近,几乎就要刺穿子宫。最后究其原因,才知道她生下来的时候,因为是女孩子,被她奶奶偷偷扎了这么多针,暗中希望她死。因为她不哭也不闹,结果她自己的母亲都不知道,一直到现在嫁了人,自己当了妈妈,生孩子的时候痛得要命,医生照X光检查时才发现的。在婴儿时被扎了那么多的针,二十多年她都不知道,的确是身若槁木之枝”,你说他痛不痛?可能会觉得痛,但她对痛不知道,不痛也不知道,“心若死灰”嘛。我在成都电视台的新闻节目中,也几次看到小孩子被沸水烫伤后的惨剧。父母在一旁嚎啕大哭,小婴儿却没有想象的那样痛苦。

若是者,祸亦不至,福亦不来”,刚才我说过,刚生出来的婴儿,给他恐吓、封官、送钱,他是无所谓的。他根本没有分别心,没有判断力,没有承受的感觉,所以对他来说,祸也不是祸,福也不是福,“祸福无有,恶有人灾也!”说到底,祸福是成年人的判断、感觉,对婴儿来说,喜怒哀乐、吉凶祸福,都是不存在的。一个人如果真到了这么一种精神境界,你说他是木头,还是成了神仙呢?

大家都看过《金刚经》,佛祖说,“我昔为歌利王割截身体,我於尔时,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佛祖在被节节肢解时,心无嗔恨。如果有嗔恨,就成不了佛。那个时候,不管割肉喂鹰,还是舍身饲虎,佛祖都没有嗔恨,他达到了这里所说的“婴儿”状,所以他能成佛。我们看“身若槁木之枝而心若死灰”,这是成佛的要道啊!怎样使我们的心灵“麻木”成这个样?当然,这不叫“麻木”,这叫“看破”。道理非常简单,只要离开了社会性,你就能做到这一点。我们现在谁能离开社会性?离开社会我们寸步难行,饭都吃不上,水也找不到。现在除了自来水公司还有干净水勉强能喝,其他江河里,到处都是污染的水。除了超市商场有米,哪里还有田让你自耕自食,男耕女织?现在的女孩子还能纺线织布吗?谁也不会了,男耕女织的时代离我们而去了。大家谁也不愿意像原始人一样,赤身裸体地过日子,或披张兽皮,与狮子老虎搏斗。尽管没有社会性,没有社会的烦恼、社会的恐怖,也不愿意过茹毛饮血的日子啊。

要注意,这里所说的,是精神生活带来的烦恼恐怖,它是随着社会生活而来的。如果我们能够有意识地放下社会性的种种束缚,相应的烦恼就会得到减轻。所以学修佛法,首先就要发“出离心”,就是要出离这个社会性。古代印度的修行人,都是离开社会,到山林里去独自修行。因为古代印度是热带地区,一年四季都有水果、野菜,找吃的很方便,可以放心修苦行。作为僧团,则要在社会上去“托钵化缘”过日子,但与社会是保持了相当距离的。而中国黄河流域,到了冬季冰天雪地,能冻死人,你怎么去找吃的?所以中国的寺院,在山林里的要搞“农禅并重”,自力更生,自己养自己。

今天就把这一则公案讲了,前面阐述了用心的规矩和法则,后面主要讲“婴儿行”,也就是要有出离心,进入那种纯自然、不受社会污染的状态。学了这篇,我们的境界就是要与他人不一样,要做一个光明的、纯真的人,走到哪里都让人欢喜,受人爱护。如果我们利害是非太多,机心太重,或者逞强逞能,自高自大,走到哪里都让人不喜欢。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