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反对“官员自掏腰包吃饭”
(2012-11-29 22:47:42)
标签:
杂谈 |
@评论员王攀
官员吃饭不是表演,民众在乎的不是你某一天吃饭自掏了腰包,而是工作需要之外应该天天“自掏腰包吃饭”;而在工作之内,需要公务招待的时候,理当严格制度要求,保证在合理的范围之内。
11月22日,湖南娄底市和新化县的部分领导干部来到新化县水车镇,与水车、文田、奉家3个乡镇新当选的县人大代表座谈。水车镇人民政府没有给参加会议的人员发香烟,也没有招待用餐,与会人员自掏腰包填肚子,此举引发广泛关注。(11月28日《湖南日报》)
没有发香烟也就罢了,让与会领导自掏腰包填肚子,似乎不合时宜。假如领导在本单位,自掏腰包吃饭没问题;可他们是出差,既然出差就要有食宿补助,这个补助由本单位负责也好,由下级单位负责也罢,应该属公务经费,而不该自掏腰包。就好像企业对于出差人员要负责食宿一样,我觉得这是再正常不过的事情。假如出差让自己解决食宿,甚至解决交通问题,试想这可能吗?这种有悖常识、常理的做法能走多远?
所以,对于娄底市和新化县两级领导下乡自己掏腰包吃饭的做法,当地群众没有必要一片喝彩,作为围观者我们也没有必要叫好。水车镇没有给与会人员发香烟,没有像其他公务接待一样大吃大喝,这当然是好的;但假如连普通的工作餐都不提供,那就走向了反面,这与大吃大喝的公务接待性质类似,都是不规范的做法。
事实上,社会不反对公务接待,合理的公务接待是工作进行的必要;假如没有公务接待,难以想象工作如何开展。但现在的问题是,公务接待、公款吃喝远远超过了正常标准,变得有些不正常了,所以才引发社会的质疑和批评。而这,才是当地群众看到领导自掏腰包吃饭就一片喝彩的关键原因。领导没有要求下级部门公款招待,或许也是鉴于公务招待、公款吃喝时常遭遇负面评价的现实。
官员吃饭不是表演,民众在乎的不是你某一天吃饭自掏了腰包,而是工作需要之外应该天天“自掏腰包吃饭”;而在工作之内,需要公务招待的时候,理当严格制度要求,保证在合理的范围之内。
当需要公务接待的时候,让官员自掏腰包填肚子,在本质上与公款大吃大喝一样不合理。一方面,这不仅不符合常理,不可持续,不可推广;另一方面,这说明公务接待要求、标准、制度等有着很大的弹性,不能够在执行者心中形成权威,可以随便更改。此点恰恰是,公务接待、公款消费深受诟病的根本。所以,对于“领导自掏腰包吃饭”,围观者没有必要为它叫好。这种行为即便极具观赏价值,却只可惜少了被借鉴、被复制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