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有煜
(1683~1764),字丽中,号个堂,别号石可、幼(幻)壶、个道人。清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出生,清诗人、书画家。诗画以“个道人”闻名。他的字画印章上还刻着个道君、狂竹园丁、秋空一鹤、天放之民、木石朋友等名号。
丁氏祖居海门。清康熙十一年,海门坍没于江后,迁至永安乡,后徙徐涧(今通州市兴仁镇)。其父丁腹松,康熙进士,授内阁中书,曾任陕西扶风县令,颇有政声。丁有煜系长子,少时即在父亲教诲下勤学诗文,一度入太学受业,致力于诗、词、水墨画、书法、篆刻,自成一家,造诣颇深。他的诗质朴浑厚,具有深厚的民族感情
。著有《双薇园集》、《双薇园续集》、《与秋集》。三部诗集在乾隆四十七年(1782年)的-中,全部遭到焚毁。他的水墨画,怡情寄兴,多画梅、兰、竹、菊,尤擅画竹。60岁左右所作墨竹册,全是速写成的水墨写意小品,笔触劲挺,寥寥数笔,极具意境。
《菊石图》作于乾隆四年重九日,横披上有题句云:“寒花无俗艳,秃颖画新霜。”丁有煜还善画牡丹,张謇后世曾为之题字。晚年参与纂写《直隶通州志》。
-------------------------
孔夫子拍卖网拍品《个道人自书诗稿》
拍品分类: 线装古籍
品相描述: 版次:1-1,开本:16开。
丁有煜(1682~1764),腹松长子。少习举子业,附贡生,入太学攻读,后弃去,专习诗、古文及绘画、篆刻,号个道人,成就颇高,与扬州八怪中的李方膺、李
、黄慎、罗聘、郑燮等都有交往。据高凤翰《香流幽谷图》,板桥题记:“燮自兴化来通州谒个道人,即窃取其墨梅四幅,皆藏弃不轻出者,老人笑而不责也。”他是板桥绘梅之师。擅诗文,质朴浑厚,感情深沉,多反映百姓疾苦,控诉横征暴敛,又眷怀故国,含民族深情,诗画誉满大江南北。其《双薇园集》《续集》《与秋集》三书,在其逝后的乾隆四十五年至四十七年遭禁毁。另,乾隆二十年分纂之《直隶通州志》,参订之《南通州五山全志》,皆传世。民初收集整理之《个道人遗墨》、《个道人自书诗稿》等由翰墨林书局出版。
此书已经很珍贵了,可喜的是它还是南通藏书家冯雄的旧物。书中有三方长方形朱文铁线篆藏书印。印文为:“南通冯氏景岫楼藏书”。冯雄(1900—1968),毕业于唐山交通大学,曾在上海商务印书馆任职十余年。精版本、金石,藏书万卷。撰《景岫楼读书志》、《蜀中金石志》等书目。后藏书全部捐献给上海合众图书馆。
-----------------------
郑板桥(1693-1765),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有“庚辰进士”印章】。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绘画深受沈周、陈淳、徐渭、石涛、朱耷等人的影响,注重个性发挥,善于运用水墨写意技法写出物象的形神,抒发情感,把传统的写意花鸟画发展到新的高度。
郑板桥题个道人墨竹册 “以书为画”,落款 :
弟郑燮题。
下面为个道人丁有煜墨竹作品:
其中一幅题款:孤灯夜雨秋无赖,疏竹青山夏最宜。
落款:个道人笔,时寓翠微园之南轩。
《个道人自书诗稿》书影一。 【题签者:孙儆(1866~1952)南通名士】
《个道人自书诗稿》书影二。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