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塨《恕谷后集卷六》李赠翁传
赠翁讳雍熙,号淦秋。先世本枣强李氏,后徙长山。翁少好义侠,千里朋毕至,击鲜浮白(鱼肉美酒)抵夜分。锄强援贫,难立削牍(书写)经纪,出千百金无遴色(无难色)。后丁父艰尽礼,已而执母氏变。比葬,寇斗,至明器(冥器)佥焚掠。翁大恸,踊身圹中,亲友挽之得不堕。乃挫豪茹长斋,挂牙牌直胸上,镌母训,下镂曰:为善窒恶。(窒[zhì]
阻止)
长白山故有外舅史侍郎别业,因结茅着方外服,读丹经其上,而好义急难如故。推弟侄田宅族戚养于家,俾成立数十人。里人以窘来鬻物,与直而还之。一晜(昆)弟争廛(房地产),给以田劝息。乙指甲攘其赀(乙指责甲霸占其资产),曰【李雍熙说】,无是也,为代偿其它。已逋赎掠,助昏(婚)葬难数计。
邑有巨镇曰周村,牙侩(中间人)握权度挢,虔翁雇人充之税。出橐不索商一钱,货竞至,居民亦裕。又立义仓、义学、义冢,偶疾走望祷者踵援。
初翁值明季群盗起什伍,乡人百置长练以营。陈乡周遭树望楼外联木寨,翁身执锐指挥,巨盗栗不敢犯。
暮年一日,同从兄司寇化熙有所之。翁箬笠宽愽,司寇故与踶(踢)马。甫上怒跃,翁提鞭挝后,马慑伏循循走。司寇捧腹笑曰:何许道叟而若是。
所著有《孝行庸言》《翠岩诗集杂着》,藏家塾。子孙绳绳贵显。仲孙斯义以进士,今任大理寺卿,赠翁如其官。【因其孙而获赠号】
李塨曰:王法干尝为塨言,天报德亦报功,而功犹较着,可肘量而指算也。蠡人阎际泰,轻侠好义,子登甲榜职部郎。刘润九以质民好行其德,子姓习富有宦者。翁功更巨食报,亦巨法干之言不诬矣。翁晚德益进,杂着皆修齐至道训。诸孙曰:吾少误于侠,中嗜黄老,皆非若所宜法也。虽然汉七国变,周亚夫乘传车至洛求得剧孟。喜曰:七国举大难,而不获孟,知其无能为也。侠之轻重于世何如哉?吾行天下,每至必询仗义急难人,不概见感慨系之矣。
【颜山弱柳根据李塨《恕谷后集卷六》标点】
【李斯义(1644-1707),字质君,号静庵。山东长山县人。明兵部左侍郎李雍熙之孙。康熙二十年(1681)乡试第二名,康熙二十七年(1688)进士第五名,选授庶常,散馆擢御史,掌浙江、京畿、河南道监,历迁通政参议,提督四译馆、太常寺少卿、大理寺卿,康熙四十三年(1704)十月十八日为都察院左都御史,十一月初任福建巡抚,康熙四十六年(1707)卒于任。】
李塨(1659—1733),清直隶蠡县人,字刚主,号恕谷。康熙二十九年举人。曾任通州学正。颜元弟子。常往来京师,结交名士,习斋之学因而广为人知。有《小学稽业》、《大学辨业》、《圣经学规纂》、《恕谷后集》及为辟经所作传注。
李雍熙今日之后人为其作传云:
李雍熙
字淦秋,赠太子太保、兵部左侍郎。迓春之孙,赠怀远将军。梦龙长子也。少修儒术,与从兄大司寇公同研席,司冦公尝语人曰:吾弟蓄经世,志岳峙渊渟,惜约结弗光于世也。好任侠、排难、解纷、趋人之急,甚于已私,未尝问家人生产、穷窘者,委命焉。然性孝友笃,于门内行父丧,致车数百辆,妇翁
史大司马
永安叹曰:吾婿素不问家人产,乃能当大事,如此也。值寇乱以身卫母柩不去。弟明熙将移家别墅,雍熙不忍离析,割宅与之。抚弟廷熙、从弟时熙遗孤,治田园,备奁具,委曲有恩义。族中有以先垄宰木求售者,给值而反其券。有兄弟争产者,先置腴田如其所,争之数而解之,其敦类如此。至于世人,或佽助而返其田宅;或捐金而赎其妻女;或代完婚姻;或收养鳏寡,又代周村觅斗枰之夫;纳牙行之税;设义学以教子弟;立义仓以救饥馑;施义田以葬无归,其好善乐施,有醇儒所弗逮者。中年绝意进取,长斋繍佛,镌“为善去恶”于牙牌刻骨。晚避地长白之翠岩,惟日以读书养性为事,闲为诗古澹闲远,有陶令风。尝训子孙曰:汝曹读书当以圣贤为师,吾少好任侠不须效也。所著《孝行庸言》及杂着如千卷。六十七卒,卒后二十余年,以孙斯义贵,赠大理寺卿。
附李雍熙诗一首:
《初夏高念东王子下唐济武见过咏石门晓霁次韵》
云敛远峰翠,苍林余雨滴。
楼空客影闲,万籁此俱寂。
【注】高念东即高珩,王子下即王樛,唐济武即唐梦赉,均为淄川名贤,李雍熙好友。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