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1语文组第一次集体备课——如何借助关键语句理解文本教学设计与反思

标签:
教师 |
分类: 11.集体备课教案 |
课题 |
19.海滨小城(初稿)) |
课型 |
精读课 |
课时 |
第一课时 |
||
教材与学情分析 |
本文写的是一座海滨小城的美丽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作者先写远处的大海,再写海边的沙滩,小城的庭院、公园和街道,把小城放在海滨这个大的背景下,使小城更加美丽。 学生在之前的学习已经知道了关键句也就是段落的中心句,知晓中心句一般在一段话的开头。本课继续学习抓关键词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并迁移运用,这也是本单元语文要素“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的要求。 |
||||||
教学目标 |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13个生字。 2.熟读课文,质疑。 3.理清课文的段落。 |
||||||
教学重点 |
质疑,理清课文的段落。 |
||||||
教学难点 |
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 |
||||||
教学准备 |
收集海滨风光的图片、资料。(师生) |
||||||
教学过程 |
教师活动 |
||||||
一、问题导入
二、读文识字
三、熟读感知
四、读文质疑
五、课堂小结 |
1.(课件出示)播放海浪的声音,同学们,你们听出是什么声音吗?对,是海浪翻滚的声音,你见过大海吗?大海给你留下什么印象? 2.展示你们收集的图片、资料。 3.导入课题,板书课题。
1.自读课文,把生字圈起来,给自然段标序号。 2.把带生字的句子多读几遍。 3.指导识字、读词语。
1.默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讲了什么? 2.哪几个自然段可以合成一个自然段。
再读课文,提出不懂的问题,画出来。
1.引导回顾本节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
学生活动 |
设计意图 |
||||
板书设计 |
19.海滨小城 大海、沙滩 庭院 公园 街道 |
1.交流大海的印象。 2.和同学交流自己收集的海滨图片。 3.理解课题。 海滨:靠近大海的地方。
1.识字,指出哪些字是形声字:滨、胳、睬、渔、遍、靠、摆。 2.理解词语:喧闹、寂寞。
3.读课文。
1.交流质疑问题。 2.归纳问题。
1.熟记生字,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部分。 |
通过认真读课文,对文中要求掌握的生字掌握较好,在读文中学会了思考 |
||||
教学反思 |
|
||||||
|
|
课题 |
海滨小城(修改稿) |
课型 |
阅读课 |
单元 |
|
第 |
||||||||||||||||||||||
教材与学情分析 |
本文写的是一座海滨小城的美丽景色,抒发了作者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作者先写远处的大海,再写海边的沙滩,小城的庭院、公园和街道,把小城放在海滨这个大的背景下,使小城更加美丽。 学生在之前的学习已经知道了关键句也就是段落的中心句,知晓中心句一般在一段话的开头。本课继续学习抓关键词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并迁移运用,这也是本单元语文要素“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的要求。 |
|||||||||||||||||||||||||||
教学目标 |
1、
2、
3、 |
|||||||||||||||||||||||||||
教学重 难点 |
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借助关键词句学习第四、五、六自然段,感受小城庭院的美。 难点:创设情境,介绍小城美景,积累表达语言。 |
|||||||||||||||||||||||||||
教学准备 |
PPT,词语条,背景音乐 |
|||||||||||||||||||||||||||
教学过程设计 |
动态修改部分 |
|||||||||||||||||||||||||||
课堂交 互学习 |
目标、过程与方法 |
|
||||||||||||||||||||||||||
环节一 |
揭示课题,理解“滨”字
1、
2、
(1)
(2) |
|||||||||||||||||||||||||||
环节二 |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
2、
A、
B、
C、
3、
(1)
(2) |
|||||||||||||||||||||||||||
环节三 |
围绕关键句,学习“小城庭院” 我们先去庭院转一转,出发吧.
1、
(1)
(2) 小结:有些句子很重要,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一段话的意思,这样的句子叫---关键句。
2、
(1)
(2) 句子一:初夏,桉树叶子散发出来的香味,飘得满街满院都是。 预设一:感受香味
(画出关键词语:满街满院;理解词意,指导朗读,读出香味醉人的感觉;一个接一个读,比一比) 句子二:凤凰树开了花,开得那么热闹,小城好像笼罩在一片片红云中。 预设二:感受颜色的美丽
(画出关键词语:红云、热闹;视频:红云般的凤凰花,配乐朗读,积累句子) 3、合作朗读,小结学法 同学们,刚才我们是用什么方法学习第四自然段的呢?我们用的是“找关键词,圈景物,画关键词,读想象画面读”的方法。 |
|||||||||||||||||||||||||||
环节四 |
从扶到放,学习“公园和街道”
1、
2、
3、交流反馈----“街道”
小结: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到海滨小城,去小城的庭院、公园、街道欣赏美景,不仅积累了句子,下节课我们还要去看看大海、沙滩的美景。 |
|||||||||||||||||||||||||||
作业 设计 |
1.
2. |
|||||||||||||||||||||||||||
板书 设计 |
19、海滨小城 大海 沙滩
庭院
公园 街道 |
|||||||||||||||||||||||||||
教学 反思 |
《海滨小城》这篇课文条理十分清楚,先写海滨,再写小城。写海滨由远到近,先写大海,然后写海上的船舰和渔民、战士,再写海滩。写小城,先写家家庭院都栽了很多树,再写公园里的大榕树,然后写干净的街道。每介绍一处地方的景色,都能抓住景物的特点,生动形象地把它们的静态、动态、颜色、大小、数量、形状等具体地描述出来,突出了海滨小城的美丽、整洁。 经过语文组集体备课活动,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1、抓中心句。本节课我先设计了教学第四自然段,教学时先让学生找出中心句,然后让他们边读课文边品赏出这个自然段意思。从而让学生体会到庭院特点,并会用准确而精练的词语“很美”“树多”把内容归纳出来。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只起诱导作用,学生做到“多思”“多读”“多讲”,真正做到精讲多练,强化语言训练,而且对学生逻辑思维和欣赏文章能力也起到很好的培养作用。 2、抓住重点,教出特点,教给学生一把自学金钥匙。在这节课里,做到有扶有放,半扶半放,扶得自如,放得洒脱,着力于让学生“在游泳中学会游泳”,教给他们一把独立欣赏文章的金钥匙。如在教学第四自然段时先是诱导学生由表及里逐层深入地品读这一重点段,接着就让学生运用同一方法去自学第五、六自然段,并作出小结。因为只有这样的“扶”“放”才能收到了事半功倍效果。 3、精讲巧练,抓准训练点。本课教学一开始我并没有设计教学此文的写作顺序这个环节,经过集体备课,设计了让学生自己讨论,同桌间相互交流,得出习作顺序,这就给了我一个启示:很多事要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探讨才会加强学生自我思考的能力、让学生体会学习的快乐。 在狠抓素质教育和目标教育的今天,教师的精讲巧练符合时代的特点,如教学第四自然段最后一个句子,我设计了让学生一个接一个有感情地朗读后,再引导学生品味比喻句内所含的形象美和色彩美。当小结第四自然段后,紧接着让学生完成填空题,这样不但反馈了学生的学习情况,而且体现了教学目标的落实。这是符合大纲中的要精心设计作业,要有启发性的要求的。又如,总结全文后还设计了内容相似、结构相同、要求一致的语言训练,使学生觉得内容丰富有话可写,进而体现了读写结合的优越性。 经过集体备课,结合大家给我的意见,我更深刻地认识到,教学中一定要注意渗透学法,比如这课第四自然段是总分关系,要先让学生找出中心句“小城里每一个庭院都栽了很多树”,然后让他们边读课文边品赏出这个自然段的意思,除了写树木的种类多外,还写到桉树叶散发出的香味浓;凤凰树开的花如一片片红云。从而让学生体会到庭院的特点,并会用准确而精练的词“很美”“树多”归纳出来。因此,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渗透学法指导,是当前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