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丽珍《深度学习》教学设计

标签:
反思教育 |
分类: 教育传真 |
课题 |
第14章 第3节
|
||||
备课教师 |
段丽珍 |
||||
课时 |
1课时 |
||||
教 学 目 标 |
1.(重点)能运用数轴、平方法进行实数大小比较。 2.能用有理数估计无理数的大致范围。 3.对实数进行大小比较的过程中,提高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能力.
|
||||
主 问 题 |
1、(重点)类比有理数的大小比较,能运用数轴大小比较. 2、平方法进行实数大小比较。 3. 能利用有理数估计无理数的大致范围 |
||||
教具学具 |
|
||||
教 |
|||||
学习目标 |
1. 类比有理数的大小比较,能运用数轴大小比较,体会数形结合思想。 2.运用平方法、作差法进行实数的大小比较。 3.能利用有理数估计无理数的大致范围。
|
||||
|
学习活动 |
评价要点 |
|||
环节一: 设计情景,引入课题
|
对数轴上的实数的大小的描述错误的是(
A.正数大于0和负数,0大于负数 B.右边的数大于左边的数大 C.离原点越近的数越小,越远的数越大 D.正数离原点越近的数越小,越远的数越大 师:请同学先独立思考以上问题. 答案:A、B、D 设计意图: 从有理数大小的比较知识出发,运用类比的方式引出本节课内容。 引导学生辨析研讨:
实数和数轴上的点
数轴上表示的两个实数,
主问题一:现在有理数扩充到了实数,那么怎样比较两个实数的大小呢?
|
在数轴上进行大小比较是一种很直观的方法,学生有一定基础。 |
|||
环节二
环节二
|
(二)学习新知 1.观察与思考
问题(一):由两个正方形的面积(3和2)的大小,能不能得到它们边长(
让学生在数轴上表示
观察数轴上表示 问题(二):
(1) (2)在整数1和2之间的无理数有多少?
任意拿两个面积分别为a和b(a>b)的正方形,摆放在数轴上,它们的边长
教师强调:一般地,已知两个正数a和b,如果a>b,那么
问题(三):
设计意图 两个正数可以用数轴来进行大小比较,从而扩展到任意两个实数的大小比较. 2.做一做
请你根据如图所示的数轴上点的位置,将下列各数用“<</span>”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起来:-
教师对± 答案:从小到大排列为
- 主问题二:两个实数的比较,除了利用数轴比较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方法? 设计意图 让学生认识到无理数也可以用数轴进行比较,对于实数而言,在数轴上右边的数总比左边的数大,从而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1、 比较下列各组数中两个数的大小.
(1)2
问题(一):先回忆(
学生思考得出:( 既然我们知道了算术平方根的这一性质,就可以利用“平方法”先将两个数平方,再进行比较, 问题(二)你能利用“平方法”比较它们的大小吗?
解答: (1)
(2)(
练习:比较2
解:(2 例2、判断下列各实数在哪两个相邻的整数之间.
(1) 学生尝试判断,说明做法.
解:(1)因为4<5<9,所以2<</span>
(2)因为0<</span> 主问题三:如何能利用有理数估计无理数的大致范围? 例3、比较下列各组数中两个数的大小.
(1) 设计意图:通过例题使学生认识到两个实数除了利用数轴比较大小外,还可以采用其他的方法,培养学生对知识的灵活运用能力,锻炼了学生的思维. |
让学生通过观察明确任何一个无理数都在两个相邻的整数之间,便于对两个实数的大小进行比较. 实数的大小比较常用的方法:(1)平方比较法;(2)将根号外的非负数平方后移到根号内,比较被开方数法;(3)倒数比较法;(4)用计算器计算结果比较法;(5)数轴法;(6)估算法.
指导学生利用平方法进行比较,先把每个数平方后,比较它们的结果.
鼓励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进行比较,如平方法、作差法、估算法. |
|||
环节三 练习巩固应用新知 |
巩固练习 3.已知有理数
学以致用巩固所学知识,采取不同的练习处理方式,适应不同层次的学生。 答案: 1. 2. 2和3 3.a<-b 4.
(1)
|
多种方法进行比较, 如平方法、作差法、估算法 |
|||
环节四 课上反馈 巩固新知 |
当堂检测 |
关注学生能否理解重点,难点,及时纠正 |
|||
小 结 |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实数大小的几种比较方法? |
|
|||
板书设计 |
|||||
14.3 平方根 1数轴比较大小. ……………….. 2.平方法、估算法.
例
|
|||||
课后反思 |
|||||
如平方法、作差法、估算法一题多解。 2.运用类比,找到知识的之间的联系。 3.在易错处深扎,多练习,反复运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