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本馆】如何做中英双语故事会?

标签:
绘本馆 |
分类: 绘本馆 |
苹果:网上偶识安娜子桐妈,一发而不可收地成了她的追随者,
尤其是跟着她的博文,推广母语英语启蒙,
遇到各色各样的问题,安娜总是有问必答的好导师!
最近为一些3-8岁的孩子举办了一次英语故事会,
期间遇到了几个问题,于是咨询心目中的专家偶像,
安娜子桐一如既往给予了最中肯的建议,
现与大家分享如下。安娜理论与实战经验超丰,爱你!
子桐妈妈,我又要向你请教了,昨天做了一场故事会,对象是3-8岁孩子,
9人,Brown
问题是:1、父母不陪同,各自在一边,是否影响孩子投入?
2、孩子有的发散性思维太厉害,不停打岔,有的不投入游戏,不做动作。
3、我没做中午翻译,是否影响了兴趣?
整个事情中有这么几个需要注意的地方:(安娜甜美声音的回答全文如下)
1、3-8岁混龄的组合本身就是一个很大的错误。因为3-8岁的孩子整个心理和智力的发育太不一样,像3岁是小班,小班孩子和中大班不能放到一起,但中大班可以放到一起,小班是必须单独拉出来,因为小班必须是亲子一起的。7-8岁的孩子是小学,他们和幼儿园的小朋友心智完全不一样,处理方式也是不同的。
2、选的素材Brown bear 和Five little monkeys jumping on the bed,本身都是韵律感很强的故事,但是没有任何很有意思的情节,只是韵律感比较强,比较容易让孩子接受,所以在故事的曲折和情节丰富上不足以吸引大孩子,对小孩子来说这2个放到一起都是比较动态的韵律式绘本,没有比较静态的故事情节的展开。
3、关于父母不陪同;第一次来到馆里进行故事会互动的时候,父母一定要陪同,否则控场会非常难做,因为孩子还比较陌生,如果是来上过很多次的孩子,父母可以不陪同,否则还是需要父母陪同来维持场面的秩序。
4、有没有中文翻译不是影响孩子兴趣的主要原因。如果是小孩子,适当中英,其实不是翻译,在故事与故事之间串场就好。
5、发散性思维的孩子,在开场就要把小规矩讲好,就像大人培训会说要把手机静音,你要把规矩告诉孩子,如果是很小的孩子,父母就会知道帮助孩子守好规矩。
6、孩子打岔是正常的,因为他看到问题之后就会想互动沟通。需要在讲故事中有一些能抛得出去又收得回来的问题,经常抛问题,小朋友就会跟你比较亲密,一直跟你思路走,比如可以问小朋友这个怎么怎么样,然后如果小朋友一直不停讲,你又需要能收得回来,比如你可以约定这个问题我们由2个小男生来回答,好第一个小男生,第二个小男生,那么下个问题就由2个小女生来回答,这样2个回答后就结束,不会收不回来。这是一种控场的方式。
安娜, 兴冲冲的向你汇报,
昨天给5-10岁的孩子讲了Hi,Fly Guy,用上了你的方法,
从头到尾,圆满成功!
而且还有2-3个3虽多的孩子,也坚持了大半场。
唯一的问题就是父母仍然不愿陪同,
后来小孩子坚持不住,父母帮助领开了。
但是我遇到一个新问题,就是自己孩子,
因为是听过的,表示不想听,然后后来又氛围了,
又来参与了,但是在参与过程中, 回答问题别别人抢先了,哭!
1、Fly Guy其实作为(招生)类的故事会是不大适合的,因为他本身是桥梁书,需要孩子具备一定的基础,而且开本较小,没有震撼力,不过你能达到这样的效果那真是不错了。
2、父母陪同的问题是这样的,很多父母在兴趣班的选择上,举例而言,可能我是懂英语的,我也会送孩子去培训班,除了培训班的集体氛围等家里不能提供之外,有时候也是因为懒惰,因为不想做严谨的计划,不想占用自己太多的业余时间
譬如说孩子,如果你设计的活动一定是需要父母参与的,那么我想他们既然送孩子来了,也是乐于,或者被迫要参与的吧,这就是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所谓的亲子互动,不用全程,但是一两项是要有的,就是增加父母的介入感。比如,你设计的问题,是需要父母给予答案的,那么父母就是全神贯注的听,比如,你设计的小活动,是需要父母和孩子一起做演示的,那么父母就会和孩子一起到上面来。。。
譬如是父母本身,这是一项长期的工程,也就是说为什么很多绘本馆要做父母沙龙的原因,带动孩子远远不够,还要带动父母,让父母的理念和行为与馆里的更加切合,很多工作就好办了,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但是父母又多少有充足的时间,有好的理念愿意跟随你学习呢,不是特别多,所以就要从日常的小事灌输,比如小小故事会,开场前就可以给父母讲,参与的重要性,聊聊几句话,用一两核心父母去做带动。。。方法有很多,要重视微影响的力量。
3. 关于你自己的小孩子,这种情况是正常的。他听过不愿意再听是可以理解的,所以可以主动邀请他参与,如果因为年龄,能力等愿意,你怕他参与的不好,影响你的整个过程,那么你可以请他参与一点点,比如,老师知道,有一个小朋友也喜欢这本书,他是。。。好,现在请。。。告诉大家。。。经常让他有荣耀感,有互动感,集中他的注意力。
另外,孩子的问题被抢了哭泣,如果是别的孩子你会怎么办,首先你会理解,对吧,这是孩子的正常心理和表现,其次你可能请这个孩子再回答一遍来安慰她,或者还没等下一个问题出现就先把他叫到前面来等着回答。。。我的意思是,你要理解你自己家的孩子,不能用很高的标准来要求他,或者因为他如何如何就让你难堪不知道如何处理,最重要的你再最开始就要做好他的工作,比如有时候你不一定抢到问题啊,那么。。。除了心理沟通之外,一般对于这种情况,我会实现和孩子们说好,我用点数的方式来确定是由谁来回答,比如Eenny Minny Manny Moo。。。点到谁谁来回答,或者如果两个人同时,就让他们猜拳。。。根据孩子的年龄不同而有不同的处理方式。总之,你要告诉你的听故事会的父母,这也是在集体故事中孩子的一大收获,如果个体孩子是无法获得这种经验感知的,又通过这传递了集体阅读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