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群内答疑 幼儿学习生活1】happy798

标签:
专注力 |
分类: 安娜早教文章0-6岁 |
子桐妈妈:
您好!一直跟随你的博文好几年了,每篇文章都看过几遍,却也常读常新。
目前关于孩子的专注力问题一直很让我困惑,想听听你的看法。
谢谢你对我这么支持和信赖!
简单介绍下孩子的情况,男孩子,2009年11月30日出生,四个月开始亲子阅读,由于孩子出生后我在好网、小书房、儿教、爸妈网及向你这样愿意分享的父母博客上四处取经,同时我也是一个狂热的屯书妈妈,可以说我们读的书都是经过挑选的好书。
我就萌生两个字,幸福!行走的过程是幸福的!
和您的差距是,我读书没有计划,泛读足够,精读不足;同时中间有短期的间断性停滞时期;但是孩子一直是热爱读书的,就算现在正玩玩具、看电视,嘴巴上说不要读书,可只要我一开读就会跑过来。如果我愿意一直读,读一两个小时都是可以。基本每天读书在20分钟-1小时之间。
已经算是狂热的孩子了,其实所谓计划都是个性化的,有时候随意才是最大的计划。
最初我们只是照本宣科读书,低幼时我会边读边指着画面上对应的名词或作相应的动作,读到4岁左右开始细致的读图及和孩子讨论,当然不是每本都这样操作。
我们也是这样的行进路线。
都说阅读是最好的培养专注力的方式,但有时孩子的专注力实在让我纠结:
如果没有经历过阅读的培养,也许孩子的专注力还不如现在,这是我养育子桐的体会,所谓阅读是最好的专注力培养的方式是没有错的,但是每个孩子个体差异不同,所以最终达成的结果一定是不一样的,但是阅读给孩子带来的专注力养成是毋庸置疑的,至少孩子在阅读的时候专注力一定是很棒的。
一方面孩子可以连续较长时间的听我读书,有时也会自己看书(孩子不识字)、玩玩具、画画;但另一方面我观察他在一些场合注意力分散,比如上钢琴课,坐得住,小动作还是经常有,脑子不在课堂上;
子桐的特点思想游离。。。
我现在疑惑的是究竟是因为这些课程不够吸引他,导致他出工不出力?(孩子有时会课前略为抗拒去上课,但上课后又很主动积极举手,现在还没上琴,我们上的乐理课,一次一小时,4、5个孩子一起上,其他小朋友比孩子大半岁到1岁左右,我们是唯一一家还没买钢琴的家庭。之前上早教课也是别的小朋友听指令做动作,我家的孩子就满场跑,很少跟着动作,但是到自己喜欢的环节就马上过去参加;早教中心的美食课孩子最喜欢,满场都是自己操作。)还是孩子的个性是如此?(看似没有学,其实有在学?或者根本就没听)。
和子桐很像啊,子桐从小是对自己感兴趣的专注力时间就很长,不感兴趣的就容易游离,很小的时候上早教课也容易漫场跑。。。
我个人认为有三点:
1. 和个性有一定的关系,我从小的专注力就不是很好,子桐可能像我了,有的孩子就是那个乖啊,一直跟着老师的思路走,有的孩子虽然顽皮,但是思路是跟着老师在走的,有的虽然很老实很乖,但是却没有在听老师说什么。。。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一定是千奇百怪的,这和他们从小的个性是有关系的。
2. 后天的习惯养成,譬如孩子玩的时候家长就不停的打断他,一会喝水,一会尿尿,孩子呢就没有长性,没有钻研精神,什么玩具玩了一会就跑开了。。。家庭环境和养育方式也一定是造成专注力差异的重要因素。
3. 矛盾体,体现在不是一直专注力不好,有时候超好,有时候超差,兴趣点,孩子对兴趣点所体现出来的狂热度是不一样的,有的孩子对什么都是淡淡的,有的保有超乎寻常的好奇心和研究欲望,所以当孩子这种临界点到达一定顶峰的时候专注力就一定是非常好的。
国内的教育环境如此,而且孩子也大了,不可能什么都完全兴趣为导向,更何况我感觉他也不是不喜欢,只是比起上课有更喜欢的。
我也在反省自己:比起坚持去做某件事,我花了更多时间在收集资源、浏览博文上,资源、信息接触了很多,转为实践的较少;书买的太多,重复阅读、精读不足;玩具买的过多,让孩子选择困难……
我记得最初进好网,那时就有妈妈感叹亲子阅读做了几年,可进了学校发现孩子各方面都很吃力,包括论坛里精读、泛读之争,我想在亲子阅读中,除了坚持和保证量之外,是不是有什么给遗漏了呢?到底是天性还是后天导致同样阅读,孩子的收获不一样呢?
孩子的个体差异本来就是有的。
实际上是我们总是拿着一个模板来框框孩子,觉得孩子应该是这样的,他阅读了就应该是。。。样子的,世界上没有任何一片叶子是相同的,如果我们都知道这个道理,为什么老是要用同样的标准去衡量孩子呢,有时候我们只是不愿意承认自己的“失败”而已,同样的付出,为什么收获是不一样的。
至于你的“反省”,如果你意识到孩子的专注力问题和这些因素有关,那么就及时纠正好了,别太自责。
还有这个我想说一下,阅读不一定能够让孩子出类拔萃,但一定能滋养孩子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