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启蒙该细水长流还是密集输入?
文/图
安娜

少有的淑女子桐
同样是乐乐妈妈的问题,真是抱歉,这么久才回复你!
因为这个问题真是太好了,太好了!
细水长流和密集输入不是我的提法,是乐乐妈妈提到的那篇文章里面的提法,但是我觉得真是很高,很绝,那么我今天回复乐乐妈妈的,也就是说我们俩谈论的不一定是那篇文章中所提及的本意,只不过我们借用了这样两个词汇来说一下乐乐妈妈身处的疑惑,所以不要对号入座啊!
以下黑色字体是乐乐妈妈说的,其实好多人不知道子桐小名也叫乐乐啊!
蓝色字体呢,是我的回复。

子桐妈妈,有空看看这个帖子,有点长,可以挑选着看,理论性比较强,但也有可取的地方,说到了英语的学习“不宜细水长流”而应“密集输入”,不知道您有何看法?
如果从这么大的广义上来说,我脑海中的第一反应是两种提法都不为过啊,孩子年龄不同,阶段不同,路线也就应该是不同的,例如0-3岁,4-6岁,7-9岁。。。一定有明显不同的分水岭吧,幼儿时期一定是细水长流的,每天不在多,要少食多餐,不能一口吃一个胖子,种类要丰富,讲究的是细水长流,不追求一时的成效,如果三岁的时候度过snowstorm这个词汇,感受过hoo-woo的这种拟声词带来的趣味,那么六岁的时候再接触到关于snowstorm的主题书,对孩子的语言又是一种刺激;儿童时期时间宝贵,孩子学习效率高,学习能力强,自然要在某一个阶段要进行密集输入,语言在短时间内重复率高孩子吸收就好,运用高能力就强,但是呢,目前大部分培训英文的软肋呢,就是所谓的重复太单一,所谓的“短时间”太短,一个月当中不断的重复练习那些内容,有时候要放一放,把战线拉长,给孩子时间内化,而不仅仅是消化,还有重复的方式太单一,资源不立体,孩子兴趣不强,能力不进阶。
但是幼儿时期是否需要密集输入,当然也有啊,例如其他路线不变的情况下(如每天多长时间音频,视频,如何读书。。。),选择在某一个具体的时间段,如金秋时节,绘本大潮来袭!就专门挑选这一段日子集中绘本阅读,过了这一段时间,一切又按部就班,子桐大了,我都是和他一起做计划,小时候呢,我都是自己做计划,例如这段时间不忙,我就找出来。。。书,在这段时间加大一下力度;或者有时候单独进行某项的时候,我会密集一些,如何子桐玩耍20个英文游戏,就是在某一个时间段内做的,当然有时候为了写博,为了告诉大家要如何如何,我也会特意密集一下哈哈。
那么儿童呢是否需要细水长流呢,也是一样的,孩子的时间分配要合理,不能为了所谓的英文启蒙而放弃任何东西,所有的学科都是相辅相成的。像子桐的一年级,我基本按照多学科角度激发兴趣,拓宽学科领域的角度为他设计的,而到了二三四年级,我的基本目标就锁定在了密集输入方面,因为无论从时间的角度还是能力的角度来了说都是孩子学习英文的黄金时间。

我一直以来都是认为英语的学习应该细水长流,哪怕进步缓慢,也比不行进的好,所以我们目前基本就是听读阶段,因只是普通父母,不像您是专业培训的,所以没太多花样,就是零星断断续续的听读,我们的量也没子桐那么大,但整体来说,就是比那些同龄孩子,没学过的强些,比如体现在读简单的读物上手快,学校的英语学的也快些,仅此而已,一直想寻求个目标性的东西能坚持走下去。
您这个提法是对的。
就是“有”就比“没有”强,每天10分钟胜过一周一次,每次一个小时,是这个道理。
在英文启蒙方面,大部分都是普通的父母,然后就是这些普通的父母撑起来英文启蒙这么大的一个课题,是多么令人佩服,甚至很多方面比在职的老师做的还要好。
而我的理念就是在这条路上不求培养牛娃,只求带着更多的孩子走向这扇门,为孩子打开视野的窗。
那么如何带着普通父母为孩子进行正确的启蒙之路是我一直想要走的道路。
您说的孩子这些表现已经证明了之前的积累带给他的“效应”,所以坚持下去,哪管只是按照你说的细水长流的方式。
上次给您说的那个Journey教材,是我最近一直关注看好的一套教材,而且认为英语的学习过了启蒙阶段,就应该找套合适的教材,这样才能系统的学下去,达到更好的效果。作为教材类,从资源的全面性方面考虑,是比较容易上手的一套。但也仅限于此,还没有具体实施,因为这个要考虑清楚,既然选择了,就尽量的去执行,坚持下去,做好十足的功课,所以并没敢轻易的去执行,牵扯的问题太多了,毕竟上学了,还有作业,还有很多事情要做,我家乐乐跟你家乐乐一样大,今年该上二年级了。
这套教材我也研究了好久,非常之欣赏,也打算作为子桐的学习材料,不过我们打算先从引进版教材先入手,将这套教材放慢速度,稳扎稳打,尽量让孩子的能力能发挥这套教材的最大价值。
孩子上学了,精力确实有限,这是很多没有上学的孩子妈妈感受不到的,但是随之而来的,孩子的能力也增强了很多,学习效果也会好很多,我个人经验,开始总是那么困难,但是一旦开始就顺畅很多,让我们一起加油!

我一直认为英语的学习每天一点点,细水长流即可,现在每天花费一二十分钟慢慢积累,哪怕咱英文水平再差,在现在这个资源满天飞的时代,我觉得帮助孩子启蒙应该问题还是不大的,等孩子大些了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作为家长尽量提供适当的材料就行了,我的目标很简答,就是尽量不上英语培训班,节省下来的钱和时间做啥不行啊!我给孩子灌输的也是这思想,孩子也算认同,对于英语孩子不是特别喜欢,但也不排斥,有时候受到点表扬也还算有点自信。不是培训班好不好的问题,而是我觉得就算选择了培训班,如果家长不管不问,仅仅靠一周一到两节的培训课,那么实际效果也是非常有限的,很难达到预期的结果。
其实对于孩子来说每天二十分钟足够了,贵在坚持。
借助各种资源帮助孩子你的想法是对的,但是随着最近建群,我也发现父母对于整合资源,使用资源还是有很大的误区和不解,任重道远,一点一点来,做个有心人,就一定能行。
孩子就是需要鼓励的,就像我们成人一样,如果更多时候用同理心来感觉孩子的心,我们就能知道鼓励孩子对他们来说有多么重要了!
其实关于培训班,符合我们这种理念的培训班真的是蛮少的,不过还是有的,碰上好的老师那就是孩子的幸运了,但是我同意你的“即使上了培训班家长不管不问,也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所以最可怕的就是因为自己的“不懂”就把所有的希望寄托在老师的身上。
另外一方面,培训班在调动家长积极性,辅助家庭学习方面一直是个弱项,我最近在做的微课程,网络课程等都是对这方面的一个促进。
但是我还是心存担忧,对于教材的学习,不像是简单的阅读启蒙,里面的技能学习很多,单纯的家庭应用很难有100%的效果,当然我们不追求100%,可是往往里面没有被挖掘出来的是孩子非常需要的。
我们走一步看一步,在这一方面谁也没有太多的经验,共同前行吧!
但看了上篇帖子后,心里又是各种纠结,觉得蛮赞同英语的学习“不宜细水长流”而应“密集输入”这个观点的,但这也仅仅限于从学习的效率和学习的吸收方面来考虑,毕竟我们所在的大环境是汉语,您这种专业人士还能实现和孩子用英文交流沟通,而我们大多父母是做不到的。再者孩子上学以后,时间也是个问题,更何况,孩子的生活并不仅仅是英语,还有太多的事情去做,如果在英语方面花费大量的时间是不是得不偿失呢?
就像我最近写的子桐开学每日记录,有博友问为啥没看到英文内容,其实我生活中一直都没有把英文放到多么重要的位置,英文不是全部,而我也不会为了展现某种成果而把子桐放到过多的英文环境中来。
我是这样想的,密集输入不是指“过多的时间”,而是指对于某些资源来说,战线不要拉的太长,要通过更多的立体资源去集中攻破。如子桐正在进行的精听训练,我是通过最近一段时间的训练让孩子掌握这种技能,听力方面的一个小技能,那么这就属于密集输入,但绝对不是每天加大了多少量,或者多学了多少内容。
不知道我的表述清楚不!
总之我想每个孩子的生活,个性都是不一样的,父母只要按照自己的规划,适合孩子的规划来做,就没有什么对错之分,走自己的路线就好。
我们实际需要的是在一个普通家庭里,一个普通父母能实际操作的,时间上对孩子对家长来说都能实现可行的方案。当然这是最理想的状态,根据每个孩子和家庭的不同,或许又会衍生出很多情况。但只要父母肯愿意付出时间和精力,孩子所获得的,总比那些家里有钱,自己又不愿意付出,全部交给培训机构去完成要多的多,自然那些有能力送孩子上国际学校的除外。
这段话我觉得推荐给所有的博友看看吧!非常赞同。
想看看您是啥想法,能否解决我的纠结所在,如何看待英语的学习“不宜细水长流”而应“密集输入”这个观点?到了我们孩子这个年龄,英语的学习该如何进行下去呢?
问题有点多,唠叨完毕,在此谢过!

总结一下,也顺便捋顺一下我的思路!
子桐在上学之前,就是要的一个“量”,所谓的精听,跟读,翻译。。。啥啥没有啊!
但是这样一个大的量,为子桐上了小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子桐一年级的时候,我用了一年的时间帮助他做主题学习,主题学习下配套绘本精读,同时开展了儿歌创意,科普学习等诸多多元手段,并完成了26个字母的letter
sounds所有拓展学习,在最近的几个月中自主阅读,指读训练,精听训练。。。全部都已经开展,并且异常的顺利,觉得他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都轻而易举的完成了,这和前面的细水长流是分不开的。
而子桐的二年级到四年级被我自己定义为密集输入的黄金三年,因为五六年级孩子的课业压力和这三年又是完全不一样的,到时候面临着中考的压力,有很多变化的因素,而这三年是非常稳定的三年,孩子的生活学习不会有太大的变化,而随着年龄的增加,我也相信对于学校的功课子桐会更加得心应手,那么我就有更多的精力,
或者说孩子有更多的时间在发展他的兴趣方面,所以对于专业从事英文教育的我来说,在英文学习方面加大力度,密集输入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具体的我都想干啥,我觉得我再单独开个帖子,这篇太长了,好吗,咱来再一起探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