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儿童英文学习 |
分类: 安娜双语教学之路 |
第一个就是多重学习长效理念
啥意思呢,对家长来书,就是不要期待孩子学一节课,就一定会说几个单词,几个句型,要把目标,效果放长远,至少要一个级别,最好两个级别,通过孩子的变化来评量孩子的效果。
对于课程来说,就是在短时间内是大的量,但是要不断的反复,在一两个级别结束的时候,完成最初设定的知识点学习目标。
对于老师来说,每个知识点要不断的进行重复,结合孩子的遗忘周期理论,使孩子有效的习得英语。
举例
练习发音的mini story
第一周是老师读,孩子听,找出有发音规律的音
第二周是老师读,孩子跟读,模仿,圈出有发音规律的单词
第三周是孩子读,老师引导,进行重点发音训练
第七周是孩子来表演,教师专项指导
第八周是孩子创编,达到运用
第九周是多篇混合应运
其中这个知识点会通过不断进阶的方式一直活跃在孩子的课堂当中。
中心思想就是帮助孩子解决遗忘和习得,而在最初的时候不一定要求孩子学完就立刻明白mini story的含义,或者个别单词的意义,发音等。
难题?
教师有的难以驾驭这种课堂,总是希望按部就班的讲完单词讲句型,所谓课程神韵就在此。
家长是否愿意等待,静听花开?
尤其是小学生,课业压力不是幼儿能够比拟的。
第二个就是英文学习过程中的指读训练
说起来这也不是什么新理念,指读训练一直都有,这里就是单独拿出来着重说一下。
因为我们谈及的是在英文阅读过程中的指读训练。
过去我们有可能是在教材中的对话,故事部分进行的指读训练,现在我们是让孩子加大了英文阅读的比例,
加大了英文阅读在英文学习当中的比重,也就着重了指读训练的重要性。
那么如何进行指读训练呢?
让孩子跟着音频,只指不读,熟悉字义。
让孩子跟着音频指读。
自己来指读。
这三步骤缺一不可,是锻炼孩子语感的非常有效的实操,有的人比较反对,觉得指读训练破坏了孩子的阅读感受,我们不是说所有的阅读都要指读,而是说教师会有一部分进行指读训练的阅读类绘本,也就是所谓精读读物中的训练模式。
难题?
对老师而言,经常有控制课堂的欲望,觉得只有自己在说,才是达到最大的收效,不能实现语言学习过程中的学生自主操练过程。
对于家长而言,常常因为自己不懂而放弃本来孩子通过努力会具备的能力。
第三个就是非表演式学习法
这个也是越来越被重视的地方,但是真正实操起来困难重重。
现在很多老师在孩子学习英文的时候都非常卖力的“表演”,经常把自己累的声嘶力竭,又是唱来又是跳,其实帮助孩子进入到真正的母语浸透式的学习,就多向着我们母语的学习方式靠拢。
例如我们学习一篇课文,会先让孩子感知整个故事情节,可能由老师读出整个故事,让孩子感受。
进而突击解决字词,句子和段落,然后再来阅读理解,分析,写作。
非表演式的方法就是让孩子在很正常的音量,很正常的沟通交流下来学习语言,重要的是在学习过程中的思考,而不是模仿。
难题?
全美语教学需要一定的师资素质,大环境就这样,短时间不可能做到多么完美。
家长要接受这种孩子从表达能力到语言艺术提升的理念还是需要好长一段路好走的。
理念是课程的灵魂,教材是理念的展现,方法是实现目标的途径,三者完美结合,才够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