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亲子阅读十大标志性问题解析

(2013-06-02 10:08:13)
标签:

亲子阅读

标志性问题

解析

育儿

分类: 安娜早教文章0-6岁

                    亲子阅读十大标志性问题解析

                          文:安娜  图:网络


         亲子阅读十大标志性问题解析   


Q1:阅读看不到效果怎么办?

A1:阅读是一项长期的工程,就像你不能说孩子锻炼了几天体质就好了,而且阅读的效果是什么,标准也不一样。

    阅读并不像某些等级考试一样有什么固定的级别评判标准,其实孩子在普通的生活中能够发美好而珍贵的东西,即使他没有成为百万富翁,他也会在精神上感觉到自己的富足;而且因为有了这个阅读的基础,当他去学某一种技巧,他就能更迅速地掌握他需要学习的知识;当他去做某一种职业,他开阔的知识面和深刻的理解力也会让他比同伴做得更优秀,还有什么比这更大的价值呢?

    就像子桐最近知道有问题的时候主动去翻阅科普书,这就是一个最大的收获,收获不是他从阅读中学到了什么,而是由阅读带来的学习能力。



http://images.qdmama.net/data/attachment/forum/201304/12/154722rcr001z5069r9vdo.gif


Q2:孩子亲子阅读好几年,可是语文并不比别的小朋友好是什么原因?

A2:多阅读不代表孩子的语文能力就一定会好,但是多阅读的孩子一定是非常喜爱语文学习并且能够在有效的指导下有很大的发展潜质的,并且拥有的无限开拓的视野,具备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将为他今后的综合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越到高年级越需要孩子用大量的课外读物做依撑的时候,多读书的孩子的优势就开始明显了。

    所以读书是读书,学语文是语文,只有两手同步抓,才能相辅相成,共同促进。



http://images.qdmama.net/data/attachment/forum/201304/12/154722qwu3queubu315k1b.gif

Q3:读故事的时候孩子老是打断我怎么办?

A3:孩子打断你,证明他思维开始工作呢,也可以说是他的思维能力的一种进步,证明他不是单纯的接受,而是主动的思考了,他从你讲的某一句话想到了什么,那么这时候父母就应该放下应有的节奏跟上孩子的脚步,和他一起谈论他感兴趣的话题,如果谈论过了,父母可以适当的把话题收回来,继续进行阅读。 

    父母千万不要横加干涉:“你为什么瞎说,听着行了,你说的一点都不对!“这样的语言是最忌讳的,根本没有理解阅读的意义。

    孩子只有在自己真的喜欢上一样东西的时候,才会表现得对它那么关注。这好奇心,实际上也是一个人求知和成长的开始。所以,无论何时,都不应该打断这种提问。故事是什么?它只是引导孩子进入大千世界的一把钥匙,如果我们为了保护故事的完整,反而扼杀了孩子的求知欲,让他从此丧失了探索这个世界的兴趣,鼓励孩子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最好的引导办法。



http://images.qdmama.net/data/attachment/forum/201304/12/154722ggvvcx5ecejt2tgj.gif

Q4:怎样才能了解孩子的阅读感受?

A4:了解孩子的阅读感受才能更好的为孩子下一步选书做准备,而且也知道孩子最基本的态度和吸收性是什么。方式呢,可以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延伸阅读的内容,例如,你摆的这个是巴巴爸爸吗,孩子就会顺势说,对呀,巴巴爸爸要去星球旅行。或者在涂鸦方面进行引导,如读完我的连衣裙,让孩子通过学习对称的方式练习剪裁绘画连衣裙。

    尤其是小孩子妈妈常常不能把握,他到底听懂了没有?就经常采用测评式的总结方式进行询问或者私自添加一些解释性的语言,这两项都是没有必要的,孩子的理解力是很强的,也非常独特的。



http://images.qdmama.net/data/attachment/forum/201304/12/1547225uq6xqb5nqdq6b5n.gif

Q5:怎么给孩子讲低幼书呢,就那么几个字?

A5:低幼书反而不如长篇大论好讲,这是好多妈妈的想法,这里给大家提供几个讲授方法。

(1)、情绪表达法:将自己的情绪带到绘本里面去,例如读到“小金鱼哪里去了?”就明显的带着疑问的口气来问!然后给孩子留出思考的空间,叫做留白。如读到:“哈哈哈哈!”就开心的大声笑起来! 

(2)、认知迁移法:低幼书大部分都是认知类的,认知里面包含着无数的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培养,将书中的认知迁移到生活中来,例如在讲述《小鞋子走一走》的时候就拿着宝宝的小鞋子在地板上真的走起来。

(3)、动作夸张法:有一些带有动作的书,父母可以直接将动作表达出来,如《蹦》就真的学着小青蛙的样子和宝宝一起跳起来,双脚跳和单脚蹦对孩子来说是两项基本身体技能不可小视呢。

(4)、生活延伸法:小宝的生活就是学习,玩耍就是学习,将绘本的内容延伸到生活中来最好。例如读完幼幼成长系列的《小蚂蚁》就领着孩子到厨房开水壶旁边学着蚂蚁的样子轻轻触碰,然后装作被烫到的样子,说:“哎呀,好烫啊!

(5)、互动游戏法:边讲边玩游戏,如《藏到哪里去了》妈妈说:“ 胡萝卜藏到哪里了?”然后让爸爸和宝宝一起比赛找,锻炼孩子的观察力,细节的处理能力。


http://images.qdmama.net/data/attachment/forum/201304/12/15521822h7boazme172o62.gif


Q6:给孩子多听音频故事到底好还是不好?

A6:有很多父母认为音频是最好的讲故事高手,我们普通人怎么能和播音员相比呢?其实不然,第一冷冰冰的机器让孩子看不见人,只能按部就班的听,不能随时和父母产生互动,也不能回答孩子提出的疑问。第二孩子想听故事的内容是一方面,更主要的孩子是想让父母来陪伴他,陪她一起做一件事情。第三音频故事不能保持孩子长久的耐力,听一段之后就容易分神,反而对专注力培养不妥。


    所以要了解孩子听故事的两种需求,一种是满足语言敏感期的输入需求,一种是亲子互动交流的情感需求,但是不排除在父母没有时间的时候用音频来代替父母输入给孩子。



http://images.qdmama.net/data/attachment/forum/201304/12/155218u916893uy881uzwa.gif

Q7:孩子大了还喜欢看低幼书正常吗?

A7:太正常了,这其中有几个原因。

    一是因为低幼书设计的非常好玩,有洞洞书、翻翻书、触摸书,这些对多大的孩子都是一个吸引点。二是因为大孩子读低幼书可以产生成就感,因为他们可以轻而易举的讲出书中的内容,还可以将故事像父母一样讲给更小的孩子听,对孩子的情感表达有着极大的好处。三是因为书本身对于年龄的界限就没有那么明显,有时候我们认为的低幼书或者年龄标注为低幼的书在每个孩子的个体上都有不一样的评价标准。第四孩子读低幼书不代表不喜欢适龄或者超龄的图书,所以不必惊慌,珍惜他的那一段童真。



http://images.qdmama.net/data/attachment/forum/201304/12/155218fi0a30hu0hbf8r80.gif 

Q8:孩子只看动画片不阅读,我该怎么办?

A8:孩子喜欢看动画片是正常的心理需求,我们成人大部分也喜欢看电视,只要孩子保持着一个合适的度就没有问题,如家长给规定看动画片的时间,还有可以看父母选择的动画片,如和绘本有关的动画《信宜试听之旅》,国外经典原版动画《粉红猪小妹》。。。反而担忧的事情变成好的事情了呢。

    动画片是快餐,就像孩子偶尔吃些零食并不要紧,要紧的是因为吃了零食正餐都不吃了,所以归根结底是孩子没有深入的阅读的习惯,只要家长按部就班的照着阅读计划走,将孩子的阅读习惯培养起来,阅读和看动画就不是那么冲突的问题了。



http://images.qdmama.net/data/attachment/forum/201304/12/155218kiblx4esei4xse8l.gif 

Q9:如何让孩子养成重复阅读的好习惯?

A9:孩子重复阅读需要一定的技巧培养,为什么大家都这么重视重复阅读呢?因为一般孩子在阅读几遍之后才开始逐步的观察细节,而观察细节是阅读能力的一项重要的指标,而且重复阅读, 每一次的阅读感受都是不一样的,都能带给孩子更加深入和全新的体验,所以重复阅读好处多多。

    那么有什么样的方式能让孩子养成重复阅读的好习惯呢。第一,妈妈可以有效的引导,譬如每一次讲述的时候关注点都不一样,第一遍粗略照本宣科,让孩子知道大体情节;第二遍着重对话的语气,变化角色,来吸引孩子;第三遍设计悬念和问题,让孩子有惊喜有神秘感。第二,妈妈可以略微施展一些小计谋,如要想多读书,就要读妈妈挑来的那几本(这不是强迫,是大选择权下的小选择),妈妈每天提供的书籍当中有新书,有旧书(需要孩子重复阅读的书)。第三经常不定时的拿出来以前阅读的书籍和孩子一起温馨回顾。



http://images.qdmama.net/data/attachment/forum/201304/12/15521822h7boazme172o62.gif 

Q10:孩子每天阅读多长时间合适?

A10:每个孩子个体不一样,阅读时间也不一样。

     举例子桐来说:0-1岁,我自由读,她自由行。(阅读起步)   1-2岁,从五分钟到半个小时不等。(走入正轨)2-4岁,每天累计一小时,周末更多。(没上幼儿园大量爆发)4-6岁,每天四十分钟左右,周末减少。(周末外出,时间减少)

     所以只有孩子有好的读书习惯,坚持每天读书,那时间的多少反而不是最重要的。

     这里我想强调的一点是并不是热爱阅读的孩子每天就知道死读书,什么也不干,生活中的玩玩具、手工涂鸦、益智游戏、看动画片、和小朋友外出一样都没有落下,只不过多了阅读这一项。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