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房的那些事!

标签:
杂谈 |
分类: 安娜育儿杂谈 |
话说这小baby到底是和父母在一张大床上睡觉好,还是自己单独睡小床好真是众说纷纭,除了专家评定的什么安全感的建立啊,空气差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啊等专业因素之外,和每个家的家庭环境还有很大的关系的。但是到了四五岁之后,如果家庭环境能允许的情况下,大多数专家和家长还是都赞同分房睡觉的。
最近和子桐的“竹马”峻峻妈妈聊天,总结了一句特别有意思的话,分房后由于安全感的缺失,子桐要奶,峻峻尿尿!
子桐四岁半整的时候正式分房,原因是老师上课的时候讲:“中班的孩子长大了,不能再和爸妈睡一张床了!"于是妈妈就给子桐布置好房间,让他自己睡了,但是前提是妈妈必须陪着,就是和妈妈一起睡小床。
说到这个布置房间,女孩对这个还是蛮期待的,想想我自己小时候,哪一个女孩没有做过这个梦呢,就是有一间属于自己的房间!全部都是粉色的。。。
子桐的房间主要是:书架+玩具架+迪斯尼大贴画+毛绒玩具+卡通床单,一切都是孩子喜欢的和熟悉的,减少恐惧感!
到现在半年左右,曾经出现的状况:
---要奶喝,睡的迷迷糊糊的就喊着“喝奶”!在大床睡觉的时候很小就不喝了!
---叫妈妈,半夜经常喊妈妈,妈妈就得陪着!有一些日子妈妈都接近崩溃的边缘!
入睡:这个是一定要妈妈陪着的,一开始傻傻的子桐不知道妈妈在他睡着了的时候悄悄离开,早晨看不见妈妈就叫,后来知道了,有一次就抱怨:为什么早晨你是陪着爸爸睡觉?(问的妈妈这个脸红啊。。。) 到现在已经欣然接受了!
还有就是入睡前安抚的一系类工作不能少,例如睡前故事啊,这个一定要在自己的小床上完成(有时候即使在大床上讲完故事,小床上入睡前还是要讲的!)
尿尿,因为距离卫生间较远,半夜尿的时候都是大喊“妈妈”!然后妈妈牵着子桐的手去,直到回来,这家伙都是闭着眼睛的,盖上被子照旧呼呼大睡!
有个小建议:自打子桐独自睡觉之后,我家的厅里的小夜灯一直是开着的,不过这一个月尝试着关掉了,开着其实也不是为了孩子不害怕,主要是子桐叫,我能第一时间冲过去,要不然这黑灯瞎火的不好摸过去。
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子桐自己表达的:“她的小床比较舒服!”自己一张床肯定舒服啊,而且她现在已经开始说“到我的房间!" 孩子对房屋的归属权的满足!
相对来讲,子桐的分房是十分顺利的,基于的基础是子桐是一个胆子很大的女孩,除了有一点小的安全感不好之外,没有出现所谓的恐惧感和强烈的心理需求。
好多小朋友会表现出强烈的抗拒,例如入睡困难,半夜爬到妈妈的床上,半夜起来哭泣等,都是孩子心理没有做好分离的准备,这个时候妈妈就要提供一切能过渡的方式,不能一下子采用过激的行为来制止孩子。
有几种说法,说孩子懂事了,就很难分屋了,所以应该在孩子还没有懂事的时候,例如两三岁就开始尝试分屋睡觉,其实我倒不是特别赞同,那个时期的小孩子自我保护意识还很差,自己照顾自己的本领也差,而且刚好处于入园焦虑期,无论从生理还是心理上都不大合适分屋睡觉,万一出现个危险的状况(例如咳嗽,异物,跌落等)就得不偿失了。
还有的说越长大了,孩子越粘妈妈,尤其是男孩子,还是跟着妈妈睡觉(因为大部分是妈妈挨着宝宝),总觉得不是那么回事,五六岁的男孩子竟然会出现分屋困难的状况,异常苦恼。其实这种情况是除了孩子先天特性(例如胆小)之外,后天的安全感的缺失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这样的男孩子不仅是睡觉的时候难以分离,其实平时还有很多状况也是粘着妈妈的。
相信爱与被爱是安全感的建立的一个重要原因,这个时期的小朋友是情感需求的敏感期,要通过具体的事情的表现来确认到底妈妈爸爸是不是还爱他,所以即使分房了,也一定要通过言语和行动告诉孩子我们爱他,他们才能从心底接受分房的事实,例如我和子桐爸爸最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妈妈爱你,爸爸爱你!(酸酸的。。。)
还有这个时期的孩子意识到自己要长大了,分房是长大的一个表现,所以有一些爱逞能的行为,我就故意说,你真了不起,妈妈好羡慕你呢,你拥有一个自己的房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