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空法師回歸佛國淨土
淨空老法師今天凌晨2時圓寂台南市淨宗學會極樂寺,享壽96歲,淨空法師長年在電視弘法,專弘淨土,深受信徒愛戴。出家後講經教學 持續逾60年
法師俗名徐業鴻,1927年生於中國安徽省廬江縣金牛鎮。少年時適逢中國對日抗戰,顛沛流離之間,求學於貴州國立第三中學及南京市立第一中學。
1949年旅居台灣。1952年起,先後追隨一代大哲方東美教授、藏傳高僧章嘉呼圖克圖及儒佛大家李炳南老居士,學習哲學、佛法與傳統文化13年。
1959年於台北臨濟寺剃度,法名覺淨,字淨空。出家即開始講經教學,逾60年未曾間斷。
1. 推廣佛陀教育 法音遍及全世界
淨空法師首倡「佛教」正名為「佛陀教育」,先後講述華嚴經、楞嚴經、法華經、金剛經等,特於無量壽經著力最深,並於晚年專修專弘。
法師大量印贈經論善書及光盤,免費流通全球,包括乾隆大藏經近萬部、四庫全書(112套)、四庫薈要(330套)等巨部。率先運用網路教學,並以衛星電視弘法,令法音遍及全世界。
他曾受聘為台北十普寺三藏學院教師、中國文化大學哲學系教授、中國內學院院長等職;並任佛陀教育基金會董事長、澳洲淨宗學院院長、香港佛陀教育協會董事主席。
他創辦台北華藏佛教視聽圖書館、佛陀教育基金會、美國達拉斯佛教會、澳洲淨宗學院等機構。1995至2000年,指導新加坡淨宗學會創辦「弘法人才培訓班」,提攜後進,不遺餘力;並曾獲里菲斯大學、昆士蘭大學等大學榮譽教授,以及英國女王頒贈AM勳銜。
2. 復興傳統文化 推動世界和平
教學之餘,淨空法師致力於社會慈善救濟、復興傳統文化、重振宗教教育、促進宗教團結、推動世界和平等工作。提倡以《弟子規》、《太上感應篇》、《十善業道經》扎根,復興傳統文化。
法師多次出席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國際和平會議,2017年於法國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成立「淨空之友社」,時常與多國大使代表茶敘,共話宗教和諧與世界和平相關議題。
法師於1998年起,團結新加坡九大宗教,並於馬來西亞、印尼、澳洲推動宗教團結;2002年移民澳洲,成立澳洲淨宗學院於昆士蘭州圖文巴市,培育佛教弘護人才,團結宗教與族群,進而感動市民發心,願將圖文巴構建成「多元文化宗教和諧示範市」。
3. 生活簡樸如常 不忘承先啟後
寺方表示,淨空老法師以其廣闊心量、遠大眼光、透徹智慧與堅定行持,由弘揚佛法而廣弘各宗教教義;由團結宗教而團結全世界人類,可謂:愛心遍世界,善意滿人間。
他雖然聲名卓著,生活依舊簡樸如常。念念不忘承先啟後,普利眾生。雖年逾耄耋,依然講經教學不中斷,誠為慈悲睿智之長者、多元文化教育者之模範。
4. 章嘉大師教三種布施
我年輕也有人給我算命,我財庫空空的,什麼都沒有。出家弘法也離不開財,沒有財不能弘法。所以我沒出家剛學佛的時候,章嘉大師就教我,老人經驗多,他一看就曉得,就教我三種布施。因為我的確很可憐,命中沒有財,而且壽命很短,壽命只有四十五歲,不長,所以章嘉大師教我修三種布施,修財布施、修法布施、修無畏布施。財布施得財富,將來弘法利生不缺錢。真的,一點也沒錯。修無畏布施增長壽命。我沒有求長壽,你看,四十五歲,今年八十六了,我多出四十一年,這在歷史上少有的。延壽十幾年、二十幾年常有,袁了凡先生延壽二十一年。我這四十多年,很少有。沒求壽命,什麼都不求。真管用!老師教我,我相信,我真幹。
老師那天跟我講的時候,我向老師報告,我說我生活非常艱難,哪有錢去布施!老師問我一毛錢有沒有?行,一毛錢沒問題。一塊錢可不可以?一塊錢還勉強可以。老師說,你就從一毛、一塊去布施,要常有布施的心,遇到緣你就盡心盡力去做。我就從這開始,過去生中沒做,現在來補。三、五年之後,收入就可以了,能維持生活。以後就是真的愈來愈多,六十歲之後,大概就心想事成了。因為我們得來的錢很少,並不是很多,我完全學印光法師。
印光法師四眾的供養做什麼用?全用做法布施。法布施,這三種福報都統統能得到,去印經。現在做光碟,做這些東西流通,你做這個要花錢,財布施;那布施東西是法;人家學了法,解決自己的疑難雜症,那就是無畏布施。所以一舉三得。
5. 淨空老法師開示忍辱
忍辱能保持你所修積的功德,不至於流失。所以布施持戒能成就功德,忍辱能夠保持功德不再失去,不能不修。不修,不能忍,修積不少功德,一發脾氣,完了,全報銷了。修積不容易,毀棄很容易,心裡一不高興,沒有發作,
也受了大的損傷,所以這個要忍。最好能夠跟那些能忍辱的人在一起,親眼看到那些人,遇到惡的環境,遇到不善的人,蠻橫不講理,他能夠跟他善於相處,這是我們要學的,而且非學不可。不學,災難很多,逆緣很多,你沒辦法成就。所以不能沒有忍辱的功夫,忍辱能成就你的一切善法,能幫助你遠離一切惡法,功德不可思議。
6. 淨空法師三不管
信眾指出,淨空法師最令人懷念的是「三不管」,人不管是極樂寺已制度化,寺不管已交棒給弟子,錢不管,信徒供養的財務都捐做社會公益。弟子問他「不留一點嗎?」他說「人來是空、人走也是空」,所以一色是「淨空」。
資料來源
《人間福報》《聯合報》《淨土大經科註(第五回)(第二集)》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