惜缘&攀缘
(2018-03-13 20:04:56)
标签:
秋心心理师婚恋佛学情感 |
分类: 一路风情 |
“老师,您常强调缘起缘灭随缘行,要我们惜缘但莫攀缘,那究竟要如何分清惜缘和攀缘?这中间的度要如何拿捏?”
世事皆是因缘和合的结果,因缘成熟了,人便会遇见促成一段关系,一段因缘成熟的背后有很多和合因素,有很多是我们以凡人之眼、之智难以清明的,由此也可见因缘是我们难以主观把控的,随缘而行便是第一层清明。
世上多数的关系,皆因四种因缘形成:报恩、报怨、讨债、还债。根据字义应不难理解,来报恩和还债的人是生活中善待我们的人,而报怨或讨债的则是亏待或伤害我们的人,除了特殊的因缘,世上多数关系无恩怨不遇见。随业力无明浮沉的人们都是根据自己的心性行事,所以不知不觉中面对成熟的业又创造新的业。若是修行人,知道关系背后的因缘规则,则会以不同的姿态对待:对待来报恩和还债的,不再理所当然,而是珍惜、恩义相待,使对方一直报(还)不清,于是好的关系长长久久;来报怨或讨债的,则以德报怨,使对方尽快讨清然后不良的关系结束或转为良缘。
那么又何谓惜缘?惜缘,则是指一段关系存续时,要懂得珍惜,善待对方,不要对别人的善待理所当然,不要率性伤害,当彼此关系发生矛盾时,要懂得反省并积极沟通,处事以情义为基本原则,此为为惜缘。
攀缘,则是指不对等或非良性的关系,比如:一,以世俗的标准看起来对方的社会地位比自己高或关系有利益点,自己有意图而交往;二,在一的基础上,虽然你无意图而交往,但对方认为你有意图交往,姿态上有优越感;三,彼此的关系对方并不珍惜或有意放弃,而你仍然不尊重对方的意愿纠缠之。
惜缘与攀缘,两者之间的度如何拿捏之?一是看行,二是看心。看行,是指行为,如果你经常和一个人说话,对方却对你不冷不热也没有解释或缘故,你约对方,对方总是借故拒绝,那么可见对方并不珍惜或在乎和你的关系,于主动而言,一为起,二为敬,三当退,若不知退,是为攀缘。看心,则是指感觉,智商正常的人,多数对外界的态度是有一定灵敏度的,于敏感度而言,一为玻璃心,二为敏感,三当知人之拒意生自重之心。若在处理事情上,当一段关系出现问题,自省、承担、积极沟通、情义为首,在此基础上,若对方仍然不生惜意,弃之则可。
如是上为缘之度。人之风姿需要智慧支持,知进退,方具风情,惜缘不攀缘,是为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