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世相如镜,照见你心

(2018-03-16 14:43:23)
标签:

秋心

心理师

佛学

情感

分类: 一路风情

“从现在开始,我要向你学习,成为一个更好的人,受到大家的爱戴和喜欢,我记得你说过‘值得拥有’,我也要努力成为一个值得拥有更多的人,否则靠别人的帮助和包容不可能过一生,别人能给的随时都能拿回去。”朋友说。

我说:“从世间思维而言,能这样想是很好的,因为减轻不劳而获的心了,懂得追求事物的匹配度。世间思维的价值灌输,就是你值得,所以你拥有,因之人们为了自己能够拥有更多,不停地修缮自己变得更优秀,以达到拥有更多的目的。从某个角度而言,这也是一种成为更好自己的动力,借着这种动力促使自己更优秀。但是从更高的角度,或者说修行的角度,这样的思维一样是存在问题的,因为你成为更好自己的背后有附加条件:得到有形无形的反馈、或得到别人的认可。这便等同于A可以拥有B,你想获得B,所以你才努力成为A,那么这努力的动力便变得功利且不稳定——如果B的指数不稳定你的努力便不稳定;如果你努力成为了A,最终却没有得到B,那么你在理所当然的逻辑之下会产生怨气。”

一切应是为了对自己负责,成长或修行都好,若是以附加目的为核心,注定不会得善果。

生而为人,不负生命,努力成为一个更优秀的、更具备社会正面价值的人,应该是生命的使命所在。简而言之,成为更好的自己是自我的使命、是一种不愧生命的本质追求,而并非成为更好的自己是为了谁或为了获得什么——成为更好的自己之后所得到的善待是附加产物,不是成为更好自己的核心目的。

假以我而言,如若我专注、专业的工作,成为一位有益于世人的心理师,是为了得到学生的爱戴和世人的呼声,那么学生万千,假使大家并不爱戴我、世人并不给我呼声呢?那我还是否要一如继往地专注、专业、用心?我之所以带着慈悲心、菩提心专注、专业、用心地帮助更多人,一是因为我受过苦,我不希望我受过的苦大家也受,如果我的努力能减轻一些人受苦,我乐意为之;二是因为我是修行人,我深知轮回的本质之苦,我希望大家能一起离开这苦海;三是因为我此生于人道,我需不负这人身——我如此为人,是因为我想成为更好的自己、于社会更有意义的生命体,这是我的想法;至于我如此为之,你是否喜欢我、社会是否给我呼声,那是你们的事,我只做我想做的事、想成为的人,我埋我的头,你们走你们的路,可以相互喝采,各自逍遥各自欢喜也很好。一个人唯有拥有清晰的自我价值,才能稳稳地走自己的路;两颗心,唯有放下喂养的期待,爱方能滋长。

 

这两天因为我捐出108颗的佛珠穿成手串供大家结缘,红姑娘一直在帮忙穿手串,每天几个小时的忙。昨天中午我在专注工作,她在穿珠,结果群里一些结缘到手串或想结缘手串的学生知道了她的付出向她致谢,她眼神“哀怨”地问认真工作的我:“唉呀,大家都这样在谢我,我很不习惯,你让大家不要这么客气好不好?”

我笑笑继续工作没理她。她愿意几天时间不辞辛苦地穿珠子,原因只有两个:一,我想做这件事——只要我想,只要她能,她从不缺席;二,这是一件好的事,她能出点力她很开心。她愿意这样埋头苦干,只是基于这两种心态,做了就忘了,从不曾想过要大家的感激和赞赏,当大家都在表扬她时,她反而不知所措了,因为在她看来她只是做了一件她认为的很平常的事。是的,这就是我友人的素质,凡事由心而为,用心做,做了便放下向前行,就是这么简单纯粹。

前些日子一个组织的朋友问我:“秋心,为什么大家并不认可我?提议做善事,我捐款是所有人里最多的,我出钱出力起带头作用,这样有什么不对吗?”

我笑:“舍得出资是很好的,但是修行人应该明白‘发心’这个词的正解。一,你出资最多,但是你要排名,你的排名已经平了你的功德,也显示了你的发心不纯粹,你未必真舍得,你的数目最多不过是为了得其位和得其声;二,人积德有积阳德和阴德,做一件好事、善事,唯恐世人不知(若自己很有影响力,示其善能带动更多人且发心纯粹则另当别论),那么在得到声名的同时德已阳(明着)报了,真正为善的人是只做不张扬的,因为抬头三尺有神明,为善无需诏告世人,你的所有自有记载,真为善而不扬是积阴德,福荫自己和后人;三,若你的捐款真是出于纯净的心想善待利益所得者,那么你如何滋生出这些不获名和感激之后的怨气?世相多姿,以你如此之心,你何知你出资最多?更何况,发心纯粹,小小之善功德无量;动机不纯,大大数目功德有限。”

 

管好自己的心、清净自己的心,便是修行;成为更好的自己,应是生命的本职。世相是镜,照见你的心。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惜缘&攀缘
后一篇:谈女子之端庄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