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之所求,人之牢笼

(2017-11-15 16:51:04)
标签:

秋心

心理师

情感

婚恋

佛学

分类: 一路风情

人之所求,人之牢笼

20171115

停课一些日子的学生回首找我,说老师帮我恢复课程吧,虽然成长带着自我撕裂的痛楚,但不成长日子也不好过,而且我也想清楚了,一直这样下去可能一辈子都会在性格带来的悲剧中,我至少要全力以赴,给自己一个“改命”的机会。

没有偶然的命运,生活一直好不起来或频频被悲催事件打击,则不得不正视自己,直视自己性格中的悲剧因素,唯在去掉或减轻自己性格中的悲剧因素,才有可能逆转自己的命运,成长,就是改变命运的一种方式。

前些日子有位朋友和我交流,谈及自己很是苦恼,学佛多年,已经对俗世种种无欲无求,为何还是得不到真正的内心喜乐和安宁?我笑而不语,真的无所求吗?若真无所求、无所执,人间天堂,天堂人间,人逗留于这尘世应是无比自在了。逗留于这尘世上的绝大多数人都是有所求的,只不过是俗人求俗,雅人求雅,高人所求深藏而已。求世间诸法,如房子、车子、妻子、儿子、银子的,多数人既不忌谈,也求得被世间法则所理解,凡人本也不介意自己求得俗套,倒也坦然。怕只怕所欲深藏,世间诸种都看似淡薄,喜舍乐施,内心却我执难消,盼望所舍所施得来他人和世间的赞誉,品格上高人一等,看似无求,所求甚大——此乃世间所求中最大,也最难真正获得,因为有此求者,心洞也大。

当一个人知道自己是谁的时候,这个世界便与自己只是平行关系,无须费力争取世界的反馈,所作所为都只是发心纯粹的所思所行:我愿意、我欢喜,我做了就做了,做完就放下,他人和世界回应我什么,都是他们的自由。一个人格相对完整的人,没有明显的需要喂养之处自然能做人做事凭己欢喜心,而非投资心态;而有创伤或有洞的人,不论掩饰得多深,终究都会欲盖弥彰,自卑和自负往往只在一线之间。

中国父母多是含蓄内敛又缺乏科学理念育儿的父母,不懂得建立孩子的安全感和价值感:感情内敛不表达(让孩子误以为父母不爱自己),不擅鼓励认可(表扬自家孩子显得张扬、担心孩子容易骄傲)手拿镙丝刀(自己是父母,有责任把孩子修理得完美些),在这种教育方式下长大的孩子,终其一生都觉得自己不够好、没有人无条件爱自己、如果不努力变得更好便得不到爱。为何很多男人极力优秀,追求光宗耀祖或社会地位、名誉认可?因为从小在父母嘴中眼里不够好,所以终其一生都在进行自我价值证明,不论是功名还是荣耀,最终却发现不论如何都难以证明:要么是真的获得成就后走向补偿性的自负,要么是外界的认可难以推翻父母根源性的否定。

成长与修行,一切归根到底是修自心,天堂地狱一念间,世界本就唯心造,但对于此理很多人是道理明白,真正知行合一却甚艰难,所以惯于外求:缺乏爱,盼望别人给予自己爱,却发现问别人要的总归不安全,因为别人给或不给是别人的自由;缺乏自我价值,努力饰演自己换外界的好评,却发现在别人的眼里嘴里找不到自己稳定的位置—— 一样米养百样人,每个人的评价体系皆不同,又如何能一致给你好评?更何况一直迎合他人和世界,何其辛苦!不懂自爱的人,不懂得正确爱他人,很难获得真正的爱;不信任自己的人难以从外界获得价值赋加,因为自我价值首先是自我的事,从别人的眼里嘴里,你不会找到真正的自己,人首先必须活在自己心里,然后才能在世界找到位置。

这些道理我常常叨,文字要理解容易,但道理要真正明白不易。前些日子认识了一位修行人,她说她跟了很多上师学习,自从跟了某位上师后就认定这是自己的根本上师,因为这位上师能不忌讳她的社会地位,对她的教导和开示直指心性。我说随喜她,她是生命的勇士,也是真正的修行人。为何为她欢喜?因为能直指心性的上师不难求,难的是我们能欢喜地面对能对自己直指心性的上师、承受被直指心性的苦楚后勇敢改变&前进。

众生皆具佛性,会在六道中轮回是因在生生世世的漂泊中迷失了本性、沾染了尘埃,由此可见我们被蒙蔽了究竟的智慧,活在不同层次的无明中,而无明会导致我们缺乏正见,产生错误的思维、不良的行为或习性。生命导师的存在意义,正是能够看到我们存在的这些问题,并无视于我们的社会身份直言指出、帮助我们改变,对于导师而言,看到学生存在的问题需要智慧,能直言指出更需要智慧,因为导师同样有水平和心性的差异,导师自然知人性需喂养,但能不喂养、直言不讳,证明导师真的是位好导师,因为宁可忠言逆耳得失之险(失去供养和赞美等)也希望能帮到信任自己的人、尽自己上师的责任。

迎合人性需求而喂养是容易的,令人欢喜自己也得益;看到别人存在的问题并坦然指出则需要智慧和真正的爱护,帮助比相处更艰难,能看到能帮助自己的人并留住,则真的需要智慧和福气。

真正的无求,全力以赴却坦然,事过则放无惦功过,欢喜惜缘随缘;真正的成长和修行,与己为敌,执念放下心喜乐,愿大家:不流于形式,不拘于学识,诸缘皆是桥。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