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我们不是演员,生活不是表演

(2017-11-09 14:41:26)
标签:

秋心

心理师

婚恋

情感

佛学

分类: 一路风情

【一】

117日,人在香港,一早收到学生的信息,大意是前男友结婚并快当爸爸了,自己感觉很不好。

我问她:“你现在过得好不好?”

她沉默,我知道她通过成长已走出失恋创伤,现在的日子虽然还没开始新的恋情,却也过得静谧安宁,乐在其中。

“你本来过得挺好,自己也处于知足状态,但是听闻前男友的消息便心情不好,那是因为你觉得别人竟然比你过得好,这使你产生挫败感(自己是否不够好才不被生活优待、相离究竟是谁的损失)和不甘感(相伤的关系多数人认为对方是‘坏人’,坏人竟然比自己这好人活得更好)。若清净自心,其实分开了便是陌路人,各自天涯各自安好。各人自有因缘,修行到家心慈便心存善意祝愿别人安好,纵使修行未到家,过好自己也甚好,拿别人的‘过得好’来打压自己的生活,未免不智。”

生活如鞋,合不合脚、舒适与否自知,人行走于世总有一定程度的伪装,多数人都想展示自己活得好,所以你看到别人的好未必是客观事实,有可能是面子工程;更何况无常之中,好或不好都是阶段性的,生命不止,功课不断。我们不是演员,活着不是表演给别人看,如若你开心,为什么要在意别人比你更开心?活着是为了活得好,不是为了活得比别人好,很多时候的忧伤来自于你明明活得好,只是很介意别人活得比你好;很多时候的辛劳来自于你明明已经过着优质的生活,却为了比别人更好而劳役终生。

 

【二】

【心理师秋心】人生路上,免责自己、控诉他人、扮演受害者是容易的;成长路上,直面自己、接受自己真的不够好,看到人生的种种自己才是始作俑者、种种磨难皆是“罪有应得”甚是艰难——可唯有如此,才算踏上真正的自我解救之路。

早上的一个朋友圈内容,有感于一位学生申请暂停相关课程,理由是近期生活处于极度低谷的状态,无暇成长。

自然知道这是一个理由,人越是处于生命的低谷,越应接受辅导,借助外力突破自己。不成长,不过是因为跟着我成长与自己期待的不一样,盼望得到同情和怜悯,却被引导着承担和内省,对于控诉多年,一直认为别人是坏蛋、自己是受害者的人来说,谈何容易?我终究是不够忽悠、不够投其所好,其实处理这样的个案,只要陪其骂“坏人”,给予安慰和同情则可了,我却如此苦口婆心地让其内省,看到自己性格中存在的悲剧成分、不幸的生活非偶然,承担和改变,突破自己的界限走出新的人生轨道——有些路虽正确,却不是人人想走,人人走得了。

人人都喜欢把成长挂在嘴边,但成长究竟是什么?看鸡汤、说几句励志的话、读几本书、摆拍几张诗意的相片?如若这便是成长,那自从有了微信之后应该全民皆成长。如若自己的体系和轨道一直很好,生活应会在良性循环里,如若不然,那定是内在架构有问题需要大改造——成长。而真正的成长,是与己为敌,走出舒适区,敢于面对真实的自己、勇敢承受撕裂的痛楚,完成蜕变的过程,把自己输送进新的轨道里。盼望得到怜悯、听到异议便落荒而逃的人,只能在惯性里循环,成长无望。而人生,归根到底是一场自己的戏,喜欢当悲情主角的,谁又何必阻止?

如果不如意的局面已经现前,听你诉苦、陪你骂坏人,除了发泄一时的情绪,能带来什么?这样的事情亲朋会做得更好,不需要专业陪声讨,至少负责任的心理师不是。如果骂坏人自己便能变成好人,那么你可知道“坏人”也说自己是好人、也骂别人是坏人?如若扮演受害者生活便会怜悯赐福,那世上应有很多因足够悲情而幸福起来的人?

人生,终究是自己的,逃避从来就不是通往幸福的路。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