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大海无边
大海无边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5,312
  • 关注人气:34,33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幸福走进孩子的心灵

(2023-05-15 09:02:34)
标签:

心灵

分类: 教育论坛

幸福走进孩子的心灵

幸福走进孩子的心灵

一般情况下,孩子的智商都差不多,两极的孩子毕竟是少数。为什么会出现千差万别呢?说到底,就在于教育者与教育对象之间存在隔阂,导致教育不能真正深入心灵深处。

教育绝不是简单的说教,而是相互影响,达到心有灵犀一点通的境界。我们身边,许多大人,教育孩子未必不尽心,恨不得把心都掏给孩子,可得到的结果却是徒劳一场。为啥呢?无论大人如何苦口婆心,孩子愣是不买账,可谓是东耳朵进,西耳朵出,效果自然好不到哪里去了。

如何才能真正意义上幸福走进孩子心灵,我想,许多大人常常没有注意到如何与孩子沟通,一味地在一边絮絮叨叨讲什么道理,到底孩子有没有接受,完全不注意。我们常常听到大人们之间在交流,说的最多的莫过于别人家的孩子如何的优秀,自家的孩子如何的差劲。如果你仔细去观察,就会发现,当事人孩子还在一边呢?

当着孩子的面夸别人家的孩子,说实在的,许多大人都喜欢这样做。结果给孩子的暗示就是,自己如何的糟糕透顶,别人家的孩子如何的优秀,是不是父母亲或者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不喜欢自己了。一旦孩子产生了错觉,可以想象,后面的教育就变得没有实际效果了。

等到孩子不再愿意听自己唠叨,就会固执地认为,人家的孩子好,自己的孩子如何的不听管教。这种认识一旦深入骨髓,自然教育就会走向失败。这里所说的大人,应该说包括所有职业的人,就算从事教育的老师,如果不再与孩子沟通上下功夫,就算专业知识再好,孩子的教育也未必好到哪里去。

不是经常有老师如家长一样的抱怨,说什么,自己尽心尽力备课,可到了讲台上,说了半天,下面的孩子愣是不愿意听。到底为了什么,许多老师也特别纳闷,殊不知,十之八九依旧在沟通方式上出了问题。一般情况下,失败的教育,往往教育者在无形中表达着,自己如何尽力,教育对象如何不听话。事实证明,这些孩子不是不听话,而是不听那些不善于沟通者的话。

一些看上去不可救药的孩子,何尝是什么铁石心肠,他们只要能够把好脉,戳穿心灵深处,常常是最乖巧的。我们常常遇到一些所谓的问题孩子,只要与之站在同一阵线上,不用多久,就会成为朋友,几乎是无话不谈。说真的,教育的魅力不在于压迫,而是影响。所谓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就在于教育者,在言行上,不说就能影响着孩子,达到“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境界。

我们家楼上有一个刚上一年级的小朋友,有一次,在电梯里相遇,当然,她的奶奶也在场,不用说,短短几分钟,竟然数落了孩子身上许多毛病,什么作业不认真做,课不认真听,老是好动……我和妻子有些纳闷,这时,妻子一直在解释,说眼前的孩子如何的乖巧听话,说来也奇怪,娃娃耷拉的眼神变亮了,本来好动的也渐渐静了下来。说来奇怪,有一次,小家伙一个人回家,看到我们俩,远远地跑过来了,满脸笑容,别说有多亲热。

可以想象,我们与小家伙已经是一条战线的人了,唯有如此,教育才有可能发挥作用。许多教育就是这么神奇,如果没有走进孩子的心灵,就不可能在教育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无论是教师,还是家长,只有学会与孩子好好沟通,才能真正让教育发挥作用。

我记得许多睿智的教育者,他们其实都是沟通的高手,似乎天生就有着这方面的魔力。无论是苏霍姆林斯基,还是魏书生,只要在教育领域能够有着一番成就的,十之八九,都会在走进孩子心灵深处有着自己的一套。

冯恩洪校长说过,我们的孩子不是不愿意听大道理,而是我们的老师不善于讲大道理。毋庸讳言,所谓不善于讲大道理,就是在与孩子的交流中,我们常常喜欢以责备、教训的口吻说话,有一种高高在上的感觉。殊不知,人与人之间的教育,需要的是平等与包容,如果一直是压迫式的,小时候可能还有用,等到长大了,一切就无用了。

不是有些大人喜欢用粗暴简单的打骂来教育孩子,所谓棍棒出孝子,殊不知,许多孩子都知道,这样的对抗,到头来,可能就是两败俱伤。孩子的教育,有时就是有好好好说,有事好好做,而不是强迫孩子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做。不是有些大人抱怨,说自己吃了许多苦,一切都为了孩子,可这样的苦,到底孩子能不能理解,恐怕就得好好思量了。

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如果遇到一两个贵人,就会发生质的变化。所谓贵人,无他,就是能够理解自己,并给自己指路的人。我们每个人的嘴里都包含着风水,说不定,你的不经意间的一句话,会改变别人的一生。也就是说,贵人未必是什么权贵之人,而是一个真正懂孩子的人,如果没有这些人存在,就不可能产生许许多多杰出的人才来。

试问,爱迪生如果没有一个懂自己的母亲,就不会成为发明大王,钱钟书如果没有一个善解人意的大伯,就不会成为文化昆仑。一个孩子,在启蒙阶段,遇到了善解人意,知道沟通的人,往往能够发挥潜能,就像伯乐与千里马一样。

学会幸福走进孩子的心灵,需要我们大人不断学习,唯有真正懂得与孩子沟通,才能在孩子成长道路上成为其生命的贵人,又何乐而不为呢?(钱永华  图片摘自百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