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大海无边
大海无边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5,312
  • 关注人气:34,33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让常态课真正发挥实效

(2023-05-10 08:13:03)
标签:

常态课

分类: 教学天地

让常态课真正发挥实效

让常态课真正发挥实效

常态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所有的公开课、研究课、观摩课,最终的目的还是需要在常态课上落地生根,否则,教育教学质量想得到质的飞跃,可能就是一句空话。真正明智的学校管理者,都会把目光锁定在常态课上,实实在在地为之把脉,才能真正意义上提升课堂质量。

苏霍姆林斯基做校长之后,无论工作如何忙,都要坚持听两节课,魏书生做了局长,还得坚持在一线上课,究其原因,就在于只有真正走进常态课堂,才能实实在在了解教育教学到底如何,不至于说一些题外话,出台一些没有价值的措施。

作为学校管理者,我们每日走遍校园的每个角落,千万不要忽略课堂上发生的一切,就像蔡林森校长在永威一样,日复一日,久而久之,课堂的生态会发生根本的改变。我喜欢巡视课堂,有时未必要走进教室,只要在外面稍微驻足十来分钟,就能知道个一二。事实证明,一堂课的效率要想非常高,最起码有几个方面需要我们的执教者予以行动,而不是胡子眉毛一把抓,到头来,什么都没有抓住一样。

首先,课堂要有目标,有重难点。一些课堂之所以低效率,老师在讲台上说了许多,可下面的孩子目光呆滞,压根儿就没办法听出个滋味来。寻根问底,我想,课堂就是在教学目标设计上出了问题,尤其是一些上了年纪的老师,他们喜欢凭着经验组织教学。

殊不知,当下教育几乎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我们如果不学会研究走向,就有可能做了许多事情,却没有任何作用。作为教育者,我们有必要研究课标,研究教材,研究历年来的命题走向,唯有如此,才有可能做到课堂重难点分明,不至于抓到什么就讲什么,无形中增加了学生的负担。

也许我们的老师还在洋洋得意,自己一堂课讲的内容是如何的丰富,实际上,却偏离了课堂的目标,模糊了重难点。等到走进考场,孩子们发现,老师上课说了许多,压根儿就没有多大的意义。试想,一旦孩子觉得课堂没有给自己带来实际的效果,又怎么可能认真听课呢?许多老师抱怨孩子不认真听讲,我们有时有必要去反思,到底课堂有没有偏离目标。再说了,目标随着时光的飞逝,也在不断发生变化,如果我们的执教者目中无标,就有可能让一堂常态课变得无效起来。

其次,课堂要有内容,要有思维度。一些课堂,看上去学生在忙这忙那,走进去,你就会发现,忙来忙去,不过是做做样子,压根儿就没有围绕课堂内容进行下去。如今,网络化时代,我们执教者手边的课件、教案并不少,可也需要教育者予以整合,而不是搞拿来主义。我们的课堂内容有必要从文本本身出发延伸出去,而不是凭空想象,没有实实在在的思维度。

为什么一些低效的课堂没有思维度,究其原因就在于内容没有很好的整合。明明是几分钟可以解决的问题,我们往往在照本宣科中浪费了几十分钟,更何况,有时还会天南海北的乱侃,自然没办法完全教学任务了。课堂的内容,无论多少,作为执教者,有必要进行巧妙地整合,而不是机械无厘头地照本宣科。如果执教者不认真备课,就有可能让本来简简单单的内容无原则地浪费时间。

所谓四两拨千斤,就在于执教者有必要学会提纲挈领式的抓住主要内容,用最合理的方法来解决问题,进而提升常态课的课堂效率。无论什么样的内容,只要执教者实实在在走进去,就会让本来索然无味,割裂无联系的一切有了思维。等到执教者想着如何让传授知识与学生思维联系在一起,课堂就会闪耀出智慧的火花了。

再次,课堂要有学生,要有针对性。为什么一些常态课,老师说了许多,不可谓不卖力,然而效果却不如人意呢?究其根本,我发现,就在于一些执教者,只想着如何传授知识,压根儿没有考虑受教育对象。不是有一些课堂,从头到尾都是乱七八糟的,走进去,你就会发现,无论是问题的设置,还是内容的把握,都没有把学生放在眼里。有许多东西,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来处理问题的,老是喜欢越俎代庖,似乎唯有如此,才能得到安慰一般。

不是有执教者欣欣然,自己该讲的都说完了,可等到进行测试,却糟糕透顶。为啥呢?就是我们老是关注自己讲了什么,没有考虑学生到底掌握了多少。也许课堂有目标,有内容,就是没有想着学生,往往会重复说了许多,自然不会引起学生的注意了。魏书生先生上课喜欢与学生商量,不需要讲的就不讲。说真的,一堂课想要真正有效果,就得需要在目标设定上要有层次感,而不是重复当年的故事。

如果我们的孩子,每堂课都有新的收获,又怎么可能游离于课堂之外呢?再说了,课堂内容如何精彩呈现出来,也需要我们的执教者去思考。不要老是抱怨孩子们怎么样,多想想,我们到底了解了孩子多少。事实上,一个老师想要得到孩子们的欢迎,就得学会与时俱进,真正意义上把课堂内容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起来,做到生动有趣,活灵活现,否则,整堂课就有可能如死水一般,散发着酸臭味。

最后,课堂要有测试,要有反馈时。人总是存在惰性,如果一堂课,没有了检测,就有可能让一些滥竽充数者躲在其中,看上去在学习,实际上什么都没有学到。当然了,课堂没有检测,无论老师如何厉害,也不能真正把握学生到底学得如何。当场检测,就可以直接了解到学生的学情,为下一步调整课堂目标、内容服务。

也许有人觉得堂堂课检测,有些繁琐,在给自己增加麻烦。殊不知,过关式的检测,有利于课堂提高效率。孩子们一旦知道课堂需要检测,就会立马集中起精神,围绕目标消化内容,注重思维度,关注如何解决问题,如此,就是在提升课堂效率。

课堂检测,有时不一定要完整的试题,也可以一两条题目,当然了,得围绕课堂目标来设计,让孩子们享受聆听课堂带来的好处。一旦课堂目标与检测相互促进,又何必担心效果不佳呢?一些执教者纳闷,为啥课后作业孩子们做得一塌糊涂,殊不知,真正成功的教育往往是合理利用好课堂,而不是想方设法在课外浪费时间。

事实上,课堂的利用率好坏决定了教育教学质量,可惜的是,我们常常在常态课上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却不自知,着实令人遗憾。不是不是有这样的情况,老师天南海北地情绪发泄,等到在回到课堂时,已经不足几分钟了,再忙忙传授知识,当然没有什么样的效果了。一旦课堂拥有了检测,我们的执教者也就不会轻易地去浪费时间,而不是想尽办法腾出时间来,否则,反馈就不会得不到落实。

课堂无小事,事事都需要我们的执教者予以重视。如果我们的课堂眼中有目标,有内容,中有学生,手中有检测,坚持不懈干下去,不断调整自我,凝神聚力,又何愁教育教学得不到提升呢?(钱永华  图片摘自百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