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生活在于无“执念”与“妄念”

标签:
幸福生活 |
分类: 人生感悟 |
幸福生活在于无“执念”与“妄念”
窗外天蓝,云白,气爽,鸟儿唱着歌,在柳梢头、天地间自由飞翔,我的心渐渐忘了一切,与大自然融为一体,整个人脚步轻快起来,似乎整个世界都变得亮堂堂起来。
天地无私,人生无悔,心无杂念,如何才能活得幸福,我们一直在追寻。蓦然回首,才发现,真正的幸福来自于如何看待人生,如何与自然、社会、他人幸福相处。如果老是着意于自我,就有可能陷入无限的苦痛之中。
人活着,有时希望改变别人,殊不知,你在改变别人的同时,又何尝不是在被别人所影响。只有真正从心出发,参透一切,才有可能获得智慧,看到幸福的彼岸。人生之所以痛苦,就在于执念太多。我们老是以曾经的拥有来判断眼前的一切,似乎非常合理,实质上又何尝不是自寻烦恼。
与人相处,我们有着许多先验的认识,存在着许多执念,就像鲁迅笔下的九斤老太,看什么都不顺眼,似乎世界上发生的一切,只要与自己想法不一样的,都觉得是错误的。殊不知,一个人一旦为执念所蒙蔽,就会在言行上失去了客观的判断,与别人相处,也就不会那么和和气气,又怎么可能拥有和和美美的生活呢?
生活其实并不复杂,复杂的是人心。人的心,如果老是生活在曾经拥有的概念、经验中,像刻舟求剑、守株待兔者一样,似乎费了许多精力,可到底能够获得什么样的幸福,着实需要打上大大的问号。“执念”就像一座大山,让那些不思进取,不思革新之人会举步维艰,难比登天。我们只有放下“执念”,重新审视自我,就会发现,许多“执念”是禁不起推敲的,只会让人陷入痛苦之中。
“执念”如果任其泛滥下去,就会特别在意自我之行为。一旦造成了地球除了我,就无法转动的错觉,就会在言行上扭曲,看上去在奔波劳累,殊不知是在阻碍世界的发展。开放之精神,就在于能够时不时放下执念。佛曰:“苦海无边,回头是岸”,所谓苦海就是一个个欲念,我们老是被其牵着鼻子走,似乎无法跳出来,又怎么可能走得更远呢?
与“执念”多的人在一起,往往就会被一个个欲念包围,老是担心属于自己的一切会丢失,患得患失的。巴尔扎克笔下的葛朗台,一个典型的守财奴,不知一生下来,又怎么会得到幸福呢?实际上,钱财乃是身外之物,如果我们老是守着自己的一切,不愿意放手,整日里捏得紧紧的,久而久之,也会畸形起来。
什么叫收放自如,就是随时可以改变自我,而不思在欲念的带动下,形成不变的执念。事实上,执念不过是人的欲念之一种,我们除了需要放下执念,还得处理好与“妄念”的关系。为啥会存在“妄念”?就在于吃不到葡萄却想着葡萄的味道。
佛曰:“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一个人无牵无挂,就在于破除“妄念”,珍惜当下的一草一木,说不定就能得到别人所得不到的幸福。所谓“赤条条来去无牵挂”,人之一生,从来处来,到去处去,又有什么可以随其一生,不过是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唯有想得透彻,才能不再过于心存“妄念”。
为什么有些人难以成就幸福人生,就在于“妄念”过多,骨子里依旧是自私自利在作怪。比如一个人走在大路上,看到许多好的东西,自然会心生“妄念”,恨不得所有的东西都据为己有。可惜的是,现实却与“妄念”不一致,试想,只能是自寻烦恼。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究其原因,就在于“执念”与“妄念”所左右。一方面,我们会因为“执念”太多,而愤世嫉俗,似乎天下除了自己行,别人做的一切都是错的。整日里品头论足,指点江山,纯粹是吃了饭不干事,乱发一气,到头来,不仅自己心情不好,还干扰了别人的情绪。
你是一个干实事的人,如果遇到那些指指点点之人,千万不要与之交流,说不定就会浪费大好时光,还会带来一天不好的心情。人的情绪有时需要自我控制,远离是非之地,去干实事又何尝不好呢?
另一方面,我们会因为“妄念”过多,而责备尘世之不公平,似乎天下都在为难自己,予以不公正的待遇,俨然就是一个可怜的受害者。殊不知,尘世间,有因必有果,我们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唯有从自身做起,踏踏实实地去做手边的事儿。“妄念”有时如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似乎在眼前,殊不知纯粹是空想,如果想多了,说不定就会躲在虚拟的世界里不能自拔,反而不利于幸福生活。
苏轼之所以成为伟大的诗人、词人,就在于随时都能从“妄念”中走出来,一曲《水调歌头》,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人家没有拥有逗留在天上,而是把目光投到美丽的尘世间。试问,柳宗元如果整日里存在“妄念”,老是觉得朝廷要杀自己的头,哪怕是游山玩水,也会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亏得一次到西山游玩,才发现,一切妄念不过在造物面前小得不能再小,所谓的功名利禄又有什么不可以放下呢?
放下“执念”与“妄念”,我们就像双脚没了绳索,顿时轻松起来,再也不需要在鸡蛋上跳舞,生怕哪里不注意,会掉进万丈悬崖,摔得粉碎。一切有心造,就在于欲念不再束缚自己,真正意义上参透一切,知道了人生的真谛,自然能够“穿着蓑衣,戴着斗笠,斜风细雨不须归”了,有何乐不为呢?(钱永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