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大海无边
大海无边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6,359
  • 关注人气:34,33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科学合理考试绝不是洪水猛兽

(2023-04-19 08:26:55)
标签:

科学合理考试

分类: 教育论坛

 

科学合理考试绝不是洪水猛兽

考试,到底是不是洪水猛虎,只要合理利用,就会成为促进孩子成长的最佳动力源。不知从何时起,伴随着减负工程的到来和素质教育的大力提倡,考试似乎成了过街的老鼠,人人都不愿意谈及,实在没办法,也只能用一些新冠的名词来加以掩饰。

学习专业知识与技术,自然到了一定的阶段需要用考试的形式来予以检测,就像学汽车驾驶,没有四轮考试过关,又有谁敢让其到大马路上去放纵做生命杀手呢?不信,你可以看看周围,凡是违反交通规则的,十之八九都是开电动车的,学过驾驶的人,往往都比较注意行车规则。学习与考试本来就是相伴相生的,想要学到真的本领,考试是必不可少的。

为什么考试会成为校园里大家都忌讳的词语?说到底就在于频繁不断的考试排名,让深陷其中的学生、老师、家长都疲惫不堪,就像无边无际的苦海,也不知什么时候才能看待头。考试在一定程度上成了许多人的噩梦,几乎只要是在校园里的人,都为之害怕。我想,再怎么好的形式,用得过于频繁,用有些成功教育管理者们所说,日日练,周周测,月月考,大考小考不断。

在考试的指挥棒下,许多有经验的管理者与教师都明白,解决考试的最佳办法就是反复考试,所谓磨刀不误砍柴功,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凡事物极必反,就像一个人成日整年的吃着山珍海味,在别人眼中似乎是幸福无比,但真正吃下去,恐怕滋味也未必有山间野菜好。学校一旦成了围绕考试的加工厂,我们的课堂就有可能变得枯燥无味,老师们在讲台上喋喋不休,学生在下面紧张兮兮又昏昏欲睡。

当然了,成年人,一想起曾经的校园生活,只要提到考试,兴奋激动者恐怕也寥寥无几。是不是考试就这么可怕呢?说到底就在于内卷带来的恶果。我发现考试实在是奇妙的东西,只要操作得当,想让孩子们考出啥样的成绩,都能够掌控。我们的家长可能受到“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思想的影响,从小就在加班加点的让孩子不断学习、超前学习,生怕输给其他家的孩子。等到孩子实在没办法进步,或者彻底绝望之后,又会无限制躺平,似乎不怎么管孩子了。

真正懂教育的人都知道,学习需要的是大人有耐心的陪伴,而不是当什么甩手掌柜。如果因为反复考试,让许多大人绝望而不愿意陪伴孩子,这在教育的行程中是多么悲哀的。考试形式并没有错,至少在选拔人才方面是非常合理的手段,否则,从古到今还在反复使用。也许有人会天真的认为,如果废除考试,不就会天下太平了吗?我想,只要翻阅一些没有考试的时期,真正的人才却没办法被发现。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我们的老祖宗推行九品中正制,结果处于社会劣势的庶族只能待在底层,不能真正意义上发挥人生价值,而那些养尊处优的高官厚禄着却过着奢华的生活,自然不利于国家的进一步发展。等到隋唐恢复科举考试,才给中华民族带来新的强盛。当然了,到了明清时期,把考试内容仅仅圈定在朱熹注的“四书五经”,实行所谓的八股取士,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人才的正常考核。

人才的发现离不开考试,只有一层层的选拔,才能得到。我们如果远离考试,或者回避考试,显然与人才的选拔是背道而驰的。“学而优则仕”,孟夫子的精英主义教育,把目标锁定在“兼济天下”上,在当下社会,显然有些目标单一。在“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的新时代,我们需要经过考试来选拔一些拔尖的优秀人才,这未必错到哪里去。

到底问题出在何处呢?我想,这么多年的实践与思考,发现,问题的根源就在于从上到下,对考试的认识出现了偏差。我们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式的轰轰烈烈进行考试,而不是按自己的需求参加相应的考试。为什么大学生要采用学分制?就在于修学分不是老师的事儿,而是大学生自己的事儿,而且事关未来的人生选择,当然不敢有丝毫懈怠。真正的好大学,真正一流的大学生,在学校里绝不是吊儿郎当,而是整日里忙个不停。为啥呢?只有更多的拿到学分,拿到绩点,才能参加更高层次的进修。

当下,中小学校,我们围绕中高考的指挥棒在转悠,几乎停一天不考试,似乎就手忙脚乱,不知孩子们到底学到什么程度。为了孩子们能够考得优异成绩,许多老师几乎是苦口婆心,似乎把鸭嘴说成了鹅嘴。家长们更是不敢懈怠,整日里絮絮叨叨,生怕孩子不能尽心尽力,丢了学校里的好名次。

考试变成了校园、家庭生活的一切,所有人都在其中反反复复地奔波,没有一刻可以松下心弦来。久而久之,我们的考试就变成了人人都讨厌、害怕又不得不面对的恶魔,自然吃不好,睡不着,学习又怎么可能快乐呢?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们在设计考试之时,可能在前提条件上没有预设好。

如果让孩子们知之、好之、乐之,就在于设计考试应该变成孩子们潜意识里需要的,而不是强迫其必须达到的。曾经,在我们国家还推行留级制,一学年下来,学习不合格的,可以留级,只有达标了,才能进一步升上高一级。也许是人们对九年级义务教育理解的偏差,我们的教育主管部门在无形中废除了这样的政策,无论学习好与差,都一股脑儿地升到高一年级去。

可以说,从一个人的成长来看,有些人属于慢热型的,只要稍微给予留级,说不定能够跟得上大部队。所谓“强扭的瓜不甜”,如果不问好差,就想当然的决定强制孩子们一股脑儿升学,自然对有些孩子而言,一步跟不上,步步就很难跟上,久而久之就会产生许多永远的滞后生。

据说,有些西方国家,他们不会让学生上固定的年级,而是根据学科的情况,确定不同的年级,语文说不定在六年级,数学有可能就在二年级,实在学不进去,也可以根据兴趣爱好,再选修一些其他学科。俗话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只要我们的教育主管能够实实在在为各类孩子设定一些课程,把学习课程变成孩子自己的事儿,考试又怎么可能成为人人都害怕的手段呢?

考试选拔人才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赶鸭子上架,可怕的是割韭菜式的强迫参与,可怕的是变成了分数制造工厂,可怕的是教出了许多高分低能之人……只有真正把考试过关变成了孩子们内在所需要的,就会在一定程度上让孩子们为了自己的未来而不懈努力学习,又何乐而不为呢?(钱永华  图片摘自百度)

科学合理考试绝不是洪水猛兽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