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到底是谁家的?

标签:
学校 |
分类: 教育论坛 |
学校到底是谁家的?
走进校园,我们问孩子们,恐怕得到的答案是老师家的,继续问老师,恐怕收到的答案是领导家的,再继续问中层干部,答案可能是校长家的,最后再问校长,兴许答案是教育主管部门的……
一路问下去,我们得到的答案往往是不是自家的,都是别人的,似乎一切都与自己无关。正因为学校不是自家的,有时在学习、教学、管理上难免会扯马虎,繁衍了事,反正国家不少自己一分钱,得过且过。
学校到底是谁家的,每每坐在办公室前,我老是奢望成为自家的,毕竟责任感催生着自己,有必要在心底扎牢这样的信念。当然了,我也不敢明目大胆地喊出“学校就是我家的”,似乎给人一种自私自利之行为。
殊不知,真正的教育有识之士就得把教书育人当作自家的事儿来办,才有可能持续地干下去。一些教育人为啥会对前途失望,可能就在于自己的利益受到了伤害,似乎老天爷对自己不公,导致对教育本身绝望,实际上,如果把学校当作自家的,就会利益上的得失自然不会过分关注了。
理想的学校本来就是一群有教育情怀的人走在一起,围绕共同的梦想,相互扶持,一起向未来。我们只有真正意义上把学校当作自家的,才有可能主动去发现问题,进而让整个团队得到新的飞跃。学校从来不是一个人的天下,而是需要每个人都参与进来,才能够走得更远。魏书生先生就说过,只要学校里有一个人反对校长,就会导致许多事情搁置,也就是说,学校从来就是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地方,千万不要以为一个校长有什么超能力。一个睿智的校长,他一定是把学校当作自家的,不用人去催促,自愿走到一线去,与老师们同甘共苦,与孩子们聊聊日常,进而改变一些不好的陋习,最终引领一群人走向成功,获得幸福。
为什么学校会成为人人都不敢认领的的地方呢?我想首先是教育之责任重大,谁都无法负责任,学校管理者们也不例外。时下,教育似乎成了随时要倒塌的房子,外面的风一吹,就有可能倒下去。不是有着不成为的说法,无论孩子在学校,还是在校外,只要发生了事情,一股脑儿的都归结到学校教育身上,谁让学校是弱势的地方,自然可能成为别人推卸责任的地方。
真正睿智的社会人士都知道,孩子的问题固然在学校评价制度上有着或多或少的因素,但原生态家庭、复杂多元化的社会也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可惜的是,又有谁敢主动承担呢?在日本、韩国,据说,一旦孩子发生了意外,恐怕就会一股脑儿地把板子打在学校身上,而是实实在在的,是谁的责任就是谁的责任。有时候,我们的教育主管部门压力也特别大,一个莫名的意外,一个丧失理智的家长说不定就会狮子大开口,反正学校没办法抵抗。
最近不是在网络间发生了这样的事儿,一个老人开着电动车带着两个孩子在河边路上行走,一不小心,拽到河里去了。家属不答应了,一纸诉状把河道部门告上了法庭,说什么河边上没有栅栏,才导致老人和小孩失去了生命。当然了,最终被法庭驳回了。政府给予的答复是河边有警示牌,没有必要什么地方都要有围栏。有网友在底下开玩笑说,如果这样,我们有必要沿海边筑上栅栏,在整个大海顶上蒙上安全网。
你还别说,学校里的河,有些教育主管部门的人,还建议蒙上安全网,据说,有些学校已经做了。为啥学校要给河蒙上安全网,不就是害怕上面的事儿在校园发生吗?到那时,说不定家长就会讹上,来个睡不着怪床铺了。学校不是政府部门,自然无法与世俗的一些丑陋过于抗争,最终的结果可能是自己受伤。由此可见,许多人,尤其是教育管理者们,不愿意把学校当作自家的,还是有几分同情,实在令人痛惜。
其次,学校一旦不是自家的,教师就可以在工作上不再追求精益求精。走进教室,有时你会发现,一些班级乱七八糟的,孩子们似乎游离于课堂之外,完全与讲台上的老师不再同一个频道上。为啥呢?讲台上的老师无非是照本宣科,似乎课前没有一点准备,搞得学生误以为学习的内容只要看看书,就会了,自然上课就不再认真了。
不要过多责怪孩子,事实上,如果我们的老师把学校当作自家的,把孩子们当作自己的孩子,就不会过于敷衍了事,遇到一些不好的行为,也能据理抗争。不是有人在担忧,如今体制下的教师似乎佛系的愈来愈多。佛系说得好听点,骨子里就是躺平式的,也就是说,该上课上课,至于学生学得如何,才不管三七二十一呢?
为什么教师会出现躺平,就在于可能遇到了许许多多的不公平,对学校绝望了,对家长失望了,对学生麻木了。我特别佩服这样的老师,无论遇到了什么糟心事儿,一旦走进教室,就会努力调整情绪,与孩子畅游在知识的海洋里。
作为学校管理者,我们有必要保护有责任心的老师,无论他们遇到了什么样的困难,都要第一时间予以处理。当然了,在评优评先晋级上,也应该首当其冲地予以考虑。只有真正把一线教师的权益放在第一位,才能守护住学校发展之根,才不至于离心离德,一盘散沙。
最后,教师要爱护孩子,多问问自己,有没有思考:假如我是孩子,假如是我的孩子。如果我们在教育教学中,从孩子的角度出发,时不时走进孩子的心灵深处,随时发现在学习与生活中存在的困难,给予解决,相信,孩子们一定会把班级,乃至学校当作自己的家。
同时,教师如果能够一心一意地爱护孩子,就像于漪老师所讲的自己故事那样,孩子家庭出现了变故,二话没说,愣是把孩子接回家,一待就是一个月,当时经济条件不好,可于漪老师无怨无悔,至今依旧难以忘记。我相信,许多有责任心的老师,一定会在孩子们出现困难之时,雪中送炭,如于漪老师一样,成为孩子们心中的良师益友。孩子在学校里能够安静学习,我们的家长自然会全力以赴支持学校,也会顺其自然地把学校当作自己的家。
说实在的,如果我们的社会给予学校以理解与支持,在法制上予以支持与帮助,而不是一股脑儿地推卸了之。同时,学校管理者们能够走在一线,随时了解一线教师的动态,多在评优评先晋级上予以倾斜,让真正吃苦耐劳的人得到实惠,这样,校园里爱孩子们的人就会愈来愈多,渐渐地,社会上下,学校内外,人人都把校园当作自家的,教育走进良性发展又有多难呢?
外面下着雨,刮着风,我看着孩子们打着伞,三三两两地一路前行,不由得在潜意识里坚定信念:“学校就是自家的”,恨不得大喊一声,面朝大海照样能春暖花开。(钱永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