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孩子,你为什么在哭?

(2023-04-03 07:23:00)
标签:

孩子哭泣

分类: 教育论坛

孩子,你为什么在哭?

孩子,你为什么在哭?

一个女孩子,大概十一二岁,在河边栅栏外,哭泣着,旁边一个中年男人,正在苦口婆心地说着什么,我和妻停住了脚步,与其他人一道,在夜幕下,凭着微弱的光,走近……

围着的人问道:“怎么回事?”周围没有回答。

“你是她什么人?”围着的人继续问道。

“我是孩子父亲。”中年男人答道。

“奥,原来是这样……”围着的人知道,孩子遇到了困难,父亲正在疏导,不便打扰。

我们为人父母,多多少少都经历过孩子们遇到了的难事,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离开,毕竟父女间的事儿不便别人知道,围观反而是大大的伤害。

不要以为围观是为了看笑话,当下,孩子身上发生的事儿已经够多了,只要是有良知的人,十之八九都会选择走进去,了解个大概,再做出选择。可能社会日益复杂多变,网络间时不时传来好好的青春年华突然丢掉的悲剧,人们对孩子在特别的地方哭泣自然会异常敏感,不敢有丝毫懈怠。

“孩子,你为什么在哭?”尽管离开了现场,走了很远,耳边依旧隐隐约约听到,我不免在心灵深处给予担忧,“也不知孩子有没有停止哭泣,有没有与父亲离开危险的河边?”

陶渊明先生在《桃花源记》中记载理想的社会是“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可能离理想的社会还是太远的缘故,也许我们对教育的要求愈来愈高的缘故,孩子们过得并不快乐,总是有些哭泣声从不远处传来。

当然了,最令人疑惑的是,似乎与年龄无关,我不由得开始寻找原因。“到底是什么让一些孩子哭泣,甚至选择了毁灭生命?”

冷静思考,我在寻找答案。事实上,社会的发展,随着转动的速度愈来愈快,自然会出现一些改革中的问题,我们无法改变。可真正能够左右的家庭,人们似乎也未必珍惜,跟着矛盾重重,导致孩子们处于孤立无援的境地。

走了许多家庭,打听了许多事儿,我发现,离婚、变故的家庭几乎在一个班达到一半以上,孩子们原本快快乐乐的,一下子带来了阴阴沉沉的面纱,情绪低落,成绩下降,如果没有人给予帮助,就会自甘堕落,带来许许多多意想不到的问题。也许有人责怪学校教育,说什么老师们佛系的比较多,不在乎孩子们的学习与生活。殊不知,只要是有良知的老师,又怎么可能任孩子堕落呢?然而,老师们也特别痛苦,毕竟,这样的家庭愈来愈多,自己难免会顾此失彼,自顾不暇。

再说了,一些孩子家庭发生了变故,往往隐秘性比较强,不容易被发现。等到事情发生了,社会上的一些不明真相的人简单粗暴的把责任推卸给学校,再加上发生了意外的家长素质本来就不高,为了推卸责任,甚至想要得到补偿,往往会无中生有,狮子大开口,无疑给孩子带来更大的伤害。

许多孩子之所以走上绝路,我想十之八九都与原生态家庭有关系。家庭教育的简单粗暴,家庭成员之间矛盾重重,带给孩子的常常是隐形的伤害。社会本来竞争力就特别厉害,孩子们正处于成长期,在心理承受能力上自然与大人无法相比,如果没有家庭在后面给予温暖,就会让孩子失去可以治愈伤害的港湾。每天觉睡不好,饭吃了没有胃口,还有铺天盖地地相互责骂之声,试问,就算心态再好的孩子,恐怕都会扭曲了心灵,要么郁郁寡欢,要么性情暴虐,说不定需要一辈子来疗养才有可能治愈童年的伤害。

教育,从来不是学校一方面的问题,而是社会、家庭与学校共同作用的结果。社会我们无法左右,学校我们正在努力改进,但家庭不做出根本的改变,恐怕孩子哭泣还会发生。孩子毕竟是孩子,需要大人予以理解与支持。过去社会,一些家庭尽管日子过得比较苦,但绝大多数大人还会为了孩子委曲求全,选择暂时性妥协。

也不知从何时起,大人们可能受到个行主义思想的影响,愈来愈以自我为中心,渐渐丢掉了家庭的责任感。只要有一点不如意,就在嘴边上,行动上选择离婚,任凭弱小的孩子在后面声嘶力竭的追赶。我不知道这样的孩子到底还能不能健康快乐的成长,反正,遇到了父母感情不和,家庭矛盾尖锐,孩子似乎都换了个人,没有了动力,智力再好,成绩也好不到哪里去。

一些孩子在学校里还算正常,可到了家里,马上原形毕露,作业能拖则拖,想抄则抄,玩游戏的玩游戏的,刷抖音的刷抖音,变得吊儿郎当,不务正业起来。再说了,一些家庭,他们纯粹是让学校老师给带孩子的,才不管孩子学得如何呢?更何况,孩子身上发生的悲剧愈来愈多,教育主管部门也不管旗帜鲜明地排名、公布分数,搞得有责任的老师无能无力,不知怎么办才能够适应当下现状。

“孩子,你为什么哭?”我希望整个社会都来关注并思考,而不是仅仅在抖音里说上几句不痛不痒的话,以此来发泄情绪,而是真正意义上从根子上找到蛛丝马迹,确确实实地考虑孩子们遇到的问题,予以帮助,让爽朗的笑声再次回到校园,回到家庭,回到社会。

幸福的家庭十之八九都是和谐的、快乐的,不幸的家庭恰恰相反,却各有各的不同。我们没办法从根本上彻底改变孩子的家庭状况,但作为教育人,有必要在校园内,或者社会上开设一些家庭教育培训课,让更多的年轻夫妇加入进来,甚至就像学驾驶一样,有必要拿了证书才能成为父母。

如果我们年轻的夫妇还没有准备好,就急急忙忙为人父母,恐怕就会忙中出乱,乱中出错,本来工作压力就比较大,带孩子又焦头烂额,往往会火冒三丈,选择离异也就再自然不过了。有人说得好,再苦再累,想想孩子每天都在进步,又何乐而不为呢?

“孩子,你为什么哭泣?”不知啥时起,晴朗的天空下,孩子们不再哭泣,我觉得社会上下需要做的太多太多了……(钱永华  图片摘自百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