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让劳动成为校园最光荣的事儿

(2023-03-23 09:12:30)
标签:

劳动

分类: 教育论坛

让劳动成为校园最光荣的事儿

让劳动成为校园最光荣的事儿

劳动,作为五育之一,本来应该是教育的重要内容,可惜的是,却在强化智育的当下,变得可有可无。日本教育家小原国芳在其著作中反复强调劳动教育的重要性,栟茶中学已故校长姚止平就旗帜鲜明的喊出“扫地也要扫扫个全国第一来”,实际上,从教育长远来看,如果能够把劳动教育深入到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中去,就会带来更多的受益。

古人强调,一个人一大早,起了床,就得洒扫庭除,做到窗明几净,然后才开始认真读书做学问。我们的孩子走进校园,也习惯性地打扫校园,接着再参加早读。可以说,一大早洒扫庭除本来应该是校园展现的最美风景线,可惜的是,许多时候,需要学校德育处反反复复在广播里提醒,才会有孩子陆陆续续走到各自的包干区,似乎不怎么情愿,哪怕是打扫,也不过是蜻蜓点水,敷衍了事。

到底是什么让劳动教育变得如此苍白无力?恐怕与我们大人的错误观念有直接关系。我们过于重视智育,只要学习好,一俊可以遮百丑,劳动方面欠缺一点,似乎没有多少人在意。走访一些孩子的家庭,我发现,一些家庭,孩子学习的地方乱七八糟的,物品随意摆放,几乎成了垃圾场,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全家老小从来没有在意过环境到底如何,可以想象,孩子再怎么聪明,学习也未必好到哪里去。试问,大人对劳动都不怎么重视,孩子又怎么可能予以行动呢?

劳动,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行为,如果不予以重视,就无疑带来一系列的社会问题。好逸恶劳,好吃懒做,不劳而获,这一切都是错误的劳动观念带来的。许多人之所以不能安安稳稳地过日子,就在于没有实实在在地把劳动当回事,误以为,劳动是别人的事儿,自己可以稳稳当当地享受别人的劳动成果。更何况,不是自己劳动的结果,也未必珍惜,君不见许多铺张浪费,不就是好逸恶劳者干的一些荒唐之事吗?

当下,从上到下,都在强调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我觉得非常有必要,如果我们再不重视,就会在无形中让社会变得更加的复杂。中华民族之所以屹立于世界优秀民族之林,五千年而不倒,就在于勤劳勇敢,如果我们连老祖宗的生存之道都丢了,就等于在无形中失去了挑战一切的重要手段,那是多么令人担忧的一件事。

勤劳与勇敢,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一个民族到底有多强大的生命力。勤劳,就在于把劳动作为光荣的事儿,而不是一种负担,唯有如此,我们才有可能踏踏实实做事,而且能够干出一些成果来。勇敢实际上是在突破难题时所赋予的闯劲,最终还是为了更好地去劳动创造。一个民族,一旦把勤劳与勇敢镌刻在血液里,我想,无论遇到了什么样的艰难险阻,都会义无反顾地予以战胜。

劳动绝对是光荣的,千万不能变成一种惩罚性的行为。曾经,我们的一些教育者,他们会把劳动这样的光荣的事儿交给犯了错误的学生,我觉得这是一种误导,让学生觉得劳动是惩罚性行为。带来的恶果就是劳动不是一件好事,只会从心底讨厌,试问,劳动变成了孩子讨厌的事儿,我们的教育自然会扭曲了。

不要以为孩子们讨厌劳动,是我们在引导上出现了偏差,才让孩子们在劳动问题上变得敷衍了事,得过且过。事实上,只要我们老师在班级动员一些孩子参加志愿者活动,带来的往往是强有力的响应。作为学校,我们有必要从上到下,都从劳动是光荣的角度予以宣传教育,让更多的孩子参与到活动中来,享受劳动带来的快乐与幸福。一个孩子,他哪怕忙出来的菜不怎么美味,可自己吃起来却特别香。原因很简单,自己的劳动体验并不是结果所能代替的,一旦有了美好的体验,就算结果不怎么出色,也是一种享受。

劳动不需要轰轰烈烈地作秀,而需要坚定不移地干下去,有必要渗透到学校的方方面面去。小到整理抽屉、捡一张纸,大到清理杂草、到食堂做义工,只要学校愿意组织,孩子们还是愿意参与进来的。记得我们小时候上学,刚开学第一件事,就是清理学校的杂草,老师与学生一起干,大家并没有觉得累,而等到校园变干净了,反而觉得特别有成就感。也不知从何时起,学校的环境外包给专门的人员负责,学生只是干着扫地的活儿了。更可悲的是,就连扫地,我们的孩子也未必能干好,生怕耽误了学习。

不用说别的了,现在许多孩子都不知道一些农活了,更别提清除杂草了。学校作为劳动教育的重要场所,我想,有必要重新认识其存在的重要意义,而不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一心一意只管着知识学习到底如何。为什么许多大学生走出走出校门,不愿意走向社会,去成为普通劳动者,在一定程度上,就是由于教育存在的偏差带来的结果。事实上,劳动如果从小抓起,不断强化劳动是最光荣的理念,就不会有许多人削着脑袋想着到办公室做白领,做着不劳而获的美梦了。

当然了,劳动教育绝不是开展一些作秀的活动来予以实现的,而是真正地渗透到学校的每个角落。作为学校教育管理者,我们有必要重视劳动教育的真谛,真正把劳动是光荣的理念落到实处,最大限度地让劳动成为广大师生的自觉行为,最终实现人人爱劳动的氛围。

一旦学校人人都热爱劳动,自然而然,就会确保珍惜劳动成果成为现实。之所以校园里纸张乱飞,浪费严重,原因就在于许多人不参与劳动,误以为劳动是别人的事儿,与自己无关。我们需要教育者,敢于做好表率作用,而不是像监工一样,两手兜里一放,在旁边指手画脚,没完没了。孙维刚,曾经的特级教师,之所以让孩子们难忘,就在于每逢开学,都会主动把教室打扫得干干净净的,成为实实在在的劳动实践者,而不是仅仅做劳动的说教者。魏书生之所以能够成为名副其实的孩子王,就在于教室里的一切都是自己和孩子们共同劳动的结果,而不是作为评判者或者旁观者出现的。

大凡真正的教育者,首当其冲,就应该是实实在在的劳动者。我发现,一个班,孩子们精神气质好,人人积极向上,他们的孩子王一定是一名实实在在的热爱劳动之人,总是身先士卒,与孩子们一起参与劳动,共同体验劳动带来的幸福与快乐,相信,这样的教育者,走到哪里,又何尝不年轻,又不何尝不青春呢?(钱永华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