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管理之定性从何处寻?

标签:
定性 |
分类: 教育论坛 |
教育管理之定性从何处寻?
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复杂化发展,学校似乎愈来愈不是一方净土了,许多事情也跟着接踵而至,如果我们的教育者没有定性,随波逐流,就有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搞得上上下下都疲惫不堪,晕头转向。
一个人的运气在于养成良好的习惯,相同的,一个单位需要有运气,照样需要每个人都能保持定性,才能“任尔东南西北风,咬定青松不放松”。一所学校,同样如此,如果人人都能保持定性,就会心往一处使,共同实现教育的持久目标。
有人说:“一位优秀的校长决定一所好学校”,我想,至少在当下的教育体制下,还是有现实意义的。原因就在于学校的发展,需要校长来予以决策,可谓是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一位优秀的校长,他有必要把学校的长期愿景放在心头,时刻提醒自己,不敢有丝毫懈怠,而不是被问题牵着走,疲于奔命。
作为学校管理者,每天需要应付的东西实在太多了,几乎许多有良知的校长,起床时,都会如别里科夫所祈祷的那样,“千万别出什么乱子”。可校长也不是什么神仙,没办法预知自己的未来,当然会面对突发的事情,难免会手忙脚乱。只不过智慧型的校长,他面对复杂多变的事情时,有着丰富的经验,知道什么时候,该干什么,而不是病急乱投医,前言不搭后语,乱七八糟的。
“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一个睿智的管理者,他绝不会着意于眼前利益,而是把目光放长远一些,知道防患于未然,宁可把问题处理在萌芽状态中,而不是等到事情由小变大,搞得没办法收拾的局面。学校管理者需要保持定性,那就是有所取舍,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而是分工明确,知道什么人干什么事,什么事儿由谁负责,心中始终在下一盘棋,做到看三步,走一步。
如何保持定性,就需要我们的管理者学会舍弃,明白轻重缓急。有些事完全可以交予下面的人直接完成就行了,到了时点只要友情提醒就行了,而一些核心的问题,就需要认真调研,努力使自己下沉,到一线去,听听师生的意见,进而形成更加合理的工作方法。集思广益,绝不是一种形式,而是需要管理者们主动下沉,到一线去发现问题,主动与同事们商议,及时解决问题。
学校想要保持强大的生命力,就需要管理者们保持定性。无论什么部门来了什么任务,都要分清主次,真正做到“水来土掩,兵来将挡”。所谓“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一位校长的素质决定了一所学校师生素质的高低,如果不能从自我修养做起,纯粹是官僚式的敷衍了事,哪怕做了一辈子的教育管理者,恐怕也不过是滥竽充数,碌碌无为了。
校长的定性来自于自我修养的提升,说的每一句话,想的每个问题,做的每一件事,都得符合学校发展实际,不唱高调,不过于扰乱军心,实实在在做事,认认真真做人。如果我们管理者都能够在自己的岗位上认真履职,就不会担心学校里发生许多复杂烦乱的事儿来。
同时,作为学校管理者,其定性来自于对别人的无限信任,而不是满脸狐疑,似乎只有自己亲自操劳才能够放心。当下社会,仅凭一己之力,想要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如鱼得水,恐怕只能是天方夜谭。魏书生先生从普通教师做起,到教育局长,为什么一身都在推行民主教育管理?就在于先生做普通教师时,信任班级每个孩子,做校长时,信任每个教师,到了局长时,一如既往的信任每个职员。只要老人家交待的事儿,被信任的人都能尽全力做好,正因为如此,工作才会从容不迫,不慌不忙。
信任的力量给了定性以无限勇气,我们只有把一切都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处理来自四面八方的事儿,而不是顾此失彼,手忙脚乱。张良之所以能够羽扇纶巾,决胜千里之外,就在于运筹帷幄,相反,诸葛亮屡伐中原,鞠躬尽瘁,却无功而返,就在于事事亲为,焦头烂额,再加上用人不当,自然失街亭,只能无奈摆上空城计、斩马谡。
优秀的教育管理者,他应该有一双伯乐的慧眼,知人善任,而不是看到一个人,都用起来,殊不知,有些人只能用不能任,需要一番考量的。曾国藩为什么能成为后世之传奇,就在于有一双智慧的眼睛,读其《冰鉴》,你就会明白,想要干成一件事,就得慧眼识人,懂得什么人用在什么岗位上最合适。人固然重品性,还得知道其能力用在何处合适,大凡聪明的管理者,在人才使用上绝不含糊,这是一个管理者之所以能够拥有定性的关键。
当然了,优秀管理者除了自身修身养性、慧眼识人之外,还得不断学习精进。没有谁是天生的管理者,赵普所谓的“半部论语治天下”在当下社会恐怕已经很难适应了。优秀管理者固然需要淡泊明志,静以修身,还得学以致用。知识的学习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开阔视野,让一个人在说话、做事上从容淡定。所谓“腹中诗书气自华”,睿智的教育管理者,他一定是终身学习者,而不是故步自封之人。
“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学习是一个人能够继续前行的关键。我们的定性之目的就在于能够成为千头万绪的终结者,而不是麻烦的制造者。睿智的管理者,绝对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只有看的东西多了,读的书多了,才能真正意义上积累一些经验,再加上它山之石可以攻玉,遇到许多突如其来的事儿,又怎么可能头脑发热,干一些出格的事儿呢?
《大学》:“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一个人只有学会了停止一些不必要的言行,做到“不该说的话不说,不该做的事不做”,真正安定下来,保持一颗安静的心,才能思考出真的实质性的问题,最终在处理问题时得心应手,拿捏到位。
想到这些,我顿觉身上的担子重了,面对漫漫长路,只有静下心来,保持定性,走出一片光明大道来。(钱永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