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笔下无文到底为哪般?

标签:
写文章 |
分类: 教育论坛 |
孩子笔下无文到底为哪般?
也不知从何时起,孩子们似乎对作文特别头疼,我们只要在班上布置写作文,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哀鸿遍野,仿佛天塌下来一般。在许多人眼里,写文章就是难为人的事儿,就像犯了错误要写检讨一样,看不到劲头,带来的常常是折磨。
一些大作家,写文章如吃饭一样平常,多多少少令人敬佩。我发现,许多人本来具有写作的天赋,可惜的是,不擅长于表达,往往说话时口如悬河,写起来却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不要抱怨上天没有给自己写作的天赋,实际上,他配给你五官端正,就是最大的恩赐,只不过,我们老是辜负上天的期望,白白浪费了。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背,五味令人舌顿……长期的不在意,带来的是五官功能的丢弃丧失。大千世界,风光无限,我们愣是错过了,着实有些可惜。我喜欢问孩子们,校园里的一切,哪怕是在校门口大大的字,都似乎难入法眼,更别提一丝一缕的变化了。
真正擅长写作的人,他们的五官就是大千世界变化的探测仪,随时呼吸不同的气息,看到不同的世界,领略不同的情思,久而久之,笔下鸟语花香、策马奔腾,如山泉之水,生生不息,回味无穷。前几年,我有意地搁笔不写,争取多读一些书,努力让自己沉静下来。可事实并不如人意,往往在忙忙碌碌的日子里,反而没办法全心全意做一些事儿,感觉蹉跎岁月,虚度年华了。
人的灵魂不在于读了多少书,而是在写文章的同时灵魂深处有了多大的思索。做一名爱思想的人,一点一滴的顿悟都会如如冬日里的暖阳,激情万分。孩子们之所以不在意生活的花开花落、云卷云舒,可能是实在太忙了,整日里想着如何在课堂上收获多少知识,怎么样的努力才能在测试中得到好的成绩,让老师和家长满意。再说了,我们大人不也不希望孩子不务正业,一门心思读圣贤书,老老实实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在学业上有着质的飞跃。
写作为的是表达生活,我们的生活千篇一律,枯燥无味,想要在写作的道路里走更远,恐怕只能是寸步难行。活着就在于经历一切,只不过热爱生活的人,他们学会欣赏美的存在,而睿智的作家做了一件事儿,把这些记录下来,让更多的人去分享曾经有过的一切。
为什么一些伟大的作家,他们选择了从容不迫的生活,往往能够长命百岁?说到底就在于养成了搜集生活中的阳光与快乐,整个人的心态自然在美的享受中,哪怕处于孤零零的生活中,也不会崩溃。索尔仁尼琴、曼德拉,这些伟大的智者,世人可以锁住其身体,让其在狭窄的空间里度过艰难日子,但是,思绪的飞扬却是任何人都难以阻挡的。据说索尔仁尼琴在监狱里学会了冥思苦想,不断在思想领域拓展视野,用富有韵味的情绪滋润枯燥无味的现实,等到离开监狱,可以用笔写下人生,马上下笔千言。一部部巨作应运而生,几乎是水到渠成的事儿。
“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索尔仁尼琴似乎就是天生的写作者,上帝声音的传播者,读其笔下的文字,你的眼前会浮现一位老人,不惧统治者的要挟,只愿意在思想的海洋里徜徉,无论风高浪急,依旧是从容不迫,不喜亦不惧。
写作的生命在于对生活的感悟,我们的孩子害怕写作文,就在于没有写文章的动力。正常情况下,我们的生活应该是五彩斑斓的,也不知从何时起,一双双摄像机式的眼睛蒙上了灰尘,成日里灰蒙蒙一片,不再感动于日出日落,不再着意于点滴日子。一旦人活着,没有了寻找美的存在之心,又怎么可能在一张张白纸上描绘出别样的世界来呢?
写作想要保持强有力的生命,就在于愿意寻找美的人如夸父一样,不断地奔跑在生活的大道上,脚下荆棘丛生,我们依旧保持一颗火热的心,去欣赏沿途的风景。也不知孩子们什么时候才能学会停下匆忙的脚步,静静欣赏花好月圆,桃红柳绿,抚摸流水清风,踩着松软的泥土。
如此下去,又何必担心孩子们笔下无文,思绪枯竭,写出不伦不类,不冷不热,虚情假意的文章呢?作为教育工作者,在写作指引之路上,我们还有许多事儿需要做,来不得半点松懈。(钱永华